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三荼蘼洞》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三荼蘼洞》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长忆故山寒食夜,野荼蘼发暗香来。

分无素手簪罗髻,且折霜蕤浸玉醅。

(0)
注释
长忆:长久地回忆。
故山:故乡的山。
寒食夜:清明节夜晚(古代习俗禁火,以冷食度日)。
野荼蘼:一种野生的花,类似酴醾。
发:散发。
暗香:清淡的香气。
分无:可惜没有。
素手:洁白的手。
簪:插。
罗髻:精致的丝罗发髻。
且:暂且。
折:折取。
霜蕤:带露的花。
浸:浸泡。
玉醅:美酒。
翻译
常常怀念故乡寒冷的清明夜晚,野外的酴醾散发出幽幽香气。
遗憾没有素手插上精美的丝罗发髻,暂且折取那带着露水的白花,浸泡在美酒中。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秋夜的静谧景象。开篇“长忆故山寒食夜”表达了诗人对于旧时山居生活的深刻怀念,尤其是在寒冷的夜晚独自食宿的情形。随后“野荼蘼发暗香来”则描写了一种无声的自然之美,即便在荒野中,荼蘼花(一种野生花卉)也能在夜色中散发出淡淡清香。

接下来的“分无素手簪罗髻”转换了场景,诗人似乎回到了室内,描述了一位女子用素手轻巧地梳理头发,将其盘起,既表现了女子的娴雅动作,也反映出诗人的细腻观察。

最后,“且折霜蕤浸玉醅”则是对美酒的一种描绘。霜蕤指的是露水凝结在草叶上的冰晶,诗人将其比喻为清澈如玉的美酒,用以烹饪或调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静谧、自然之美并存的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洋泾桥与太夷丈对月

河干风月足情文,暂获相从清赏分。

夹岸人多俱有役,当楼曲好与谁闻。

伤春日往心犹在,兴利时迂议尚纷。

不遣诗人忧世事,还能回眼醉红裙。

(0)

赠江阴陈君

幽栖选地傍江濆,高士风流宿所闻。

身着薜衣称隐吏,园多橘树比封君。

琴尊不厌丘中赏,鱼鸟堪为物外群。

怖尔眉间多道气,年来曾读五千文。

(0)

还乡行

束书辞玉京,乘传发彩舟。

抗手别知己,谢病归林丘。

春日初暄时雨霁,冉冉杨花芳草细。

万里沧波赴海长,一点青山与天际。

回首蓬莱隔帝乡,深怀恩遇非寻常。

九重金阙空遗梦,一寸丹心祇自伤。

忝窃荣名四十年,素餐无补亦徒然。

野人只知芹子美,菲薄难登白玉筵。

自从卧病心如水,却爱归来花满川。

入门童稚牵衣喜,一一从前问乡里。

少者添丁壮者衰,老者丘荒多已矣。

山川不改色,松竹应如故。

卜筑向林泉,履道安吾素。

桓荣漫言稽古力,杜甫莫叹儒冠误。

玉笥峰,金牛步,青鞋布袜苍苔路。

(0)

题秋江独钓图二首·其一

放舟不向芦花宿,醉后独持一竿竹。

青山两岸暮猿深,风叶萧萧湘水绿。

白鸥惯听古沧浪,凫鹥却散随波逐。

(0)

和胡学士扈从再猎武冈·其二

霜清辇路净无尘,甘露凝珠万树春。

旷野飞鹰腾猎骑,行宫举㧘锡词臣。

仲冬大阅昭时典,此日三驱仰帝仁。

莫道角端曾应瑞,中山今已见麒麟。

(0)

秋鸿曲

朔风天雨霜,肃肃鸿雁行。

衔芦惜远别,出塞更高翔。

荡漾烟波迥,飘飖云路长。

岁晏无矰缴,时丰多稻粱。

呼群下彭蠡,列阵度潇湘。

历历鸣遵渚,依依影随阳。

弟兄幸无恙,各在天一方。

抱琴对明月,那能奏清商。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