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
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
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这是一首描绘静谧景致的佳作。"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诗人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清澈的流水映照在红色的栏杆上,水中的落叶或是浮萍在镜一般平静的水面上随波逐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这里“槛上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是某种隐喻,表达了一种淡然超脱的态度。在这静谧之中,诗人不发一语,只是在默默地观赏着周遭的世界万象,感受着自然界无声的语言。
苏轼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其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这也正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意境高远,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寄托。
江西李家童子郎,腹载五车干玉皇。
选德殿后春昼长,天子呼来傍御床。
口角诵书如布谷,眼光骨法俱冰玉。
紫绡轻衫发锦束,万人回头看不足。
莫言幼慧长不奇,杨文公与晏临淄。
老翁笞儿也太痴,欲鞭辕下追霜蹄。
六岁取官曲肱似,春风昼绣归吾里。
生子当如李童子,至如吾儿豚犬耳。
只馀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他。
落尽千花飞尽絮,留春肯住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