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宫本坳下,佛庙有台阁。
台下三四松,低昂势前却。
是时晴景丽,松梢残雪薄。
日色相玲珑,纤云映罗幕。
逡巡九霄外,似振风中铎。
渐见尺帛光,孤飞唳空鹤。
裴回耀霜雪,顾慕下寥廓。
蹋动樛盘枝,龙蛇互跳跃。
俯瞰九江水,旁瞻万里壑。
无心眄乌鸢,有字悲城郭。
清角已沈绝,虞韶亦冥寞。
鶱翻勿重留,幸及钧天作。
渚宫本坳下,佛庙有台阁。
台下三四松,低昂势前却。
是时晴景丽,松梢残雪薄。
日色相玲珑,纤云映罗幕。
逡巡九霄外,似振风中铎。
渐见尺帛光,孤飞唳空鹤。
裴回耀霜雪,顾慕下寥廓。
蹋动樛盘枝,龙蛇互跳跃。
俯瞰九江水,旁瞻万里壑。
无心眄乌鸢,有字悲城郭。
清角已沈绝,虞韶亦冥寞。
鶱翻勿重留,幸及钧天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开篇即以“渚宫本坳下,佛庙有台阁”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庄严的场景,接着“台下三四松,低昂势前却”描绘出松树在平台下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那种低垂却又向前的姿态,既传达了自然景物的美感,也暗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操。
诗人随后描述“是时晴景丽,松梢残雪薄”中的景象,使人仿佛可以看到那阳光洒在清新干净的景致中,以及松树枝头挂着的细微积雪。紧接着,“日色相玲珑,纤云映罗幕”则是对光线和云彩的一种艺术化表达,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逡巡九霄外,似振风中铎”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行走在高远之处的感觉与金属碰撞的声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情境。而“渐见尺帛光,孤飞唳空鹤”则是对光线和鹤鸣的一种描绘,使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自然气息。
诗中后续的部分,“裴回耀霜雪,顾慕下寥廓。蹋动樛盘枝,龙蛇互跳跃”等,通过对雪光、枝叶和动物活动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俯瞰九江水,旁瞻万里壑。无心眄乌鸢,有字悲城郭”则是诗人通过对江水、山川的观察,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广阔的自然景物中,而“清角已沈绝,虞韶亦冥寞”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和历史文化遗存的怀念之情。
最后,“鶱翻勿重留,幸及钧天作”则像是诗人对这片美好景致的一种告别,也是对生命中的美好瞬间的一种珍惜与感恩。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罗浮山下春风来,嫣然一笑梅花开。
东君底是爱颜色,玉容重著胭脂堆。
要令姑射朝天阙,丹砂炯映肌肤洁。
天人自是实失惊,空谷何年见清绝。
又如二十飞琼春酒醒,绛纱笼玉尤分明。
夭桃繁杏便粗俗,纷纷艳冶徒相争。
幽香不断流丹髓,三咽令人销鄙俚。
莫言春半不耐寒,饱浥冰霜不知几。
吾生痛饮自得师,对花烂醉高阳池。
朱颜顾我每如此,壶公壶公如何鬓成丝。
颠倒笑我为花杨酒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