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窗倚玉,有画眉小笔,脂晕凝宿。
试拂轻绡,约略朝酣,一枝艳对修竹。
红珠帐外消魂影,刚浅照、花南香北。
好黛螺、宫吏重修,持慰点妆人独。
想是端居草疏,茜衫正捧研,娇亸鬟绿。
且缓朝天,为拾残绒,点缀春风萝屋。
须知老去冰霜性,未肯换、小红新曲。
只剩将、绛雪飞丹,留作喜神妍幅。
琼窗倚玉,有画眉小笔,脂晕凝宿。
试拂轻绡,约略朝酣,一枝艳对修竹。
红珠帐外消魂影,刚浅照、花南香北。
好黛螺、宫吏重修,持慰点妆人独。
想是端居草疏,茜衫正捧研,娇亸鬟绿。
且缓朝天,为拾残绒,点缀春风萝屋。
须知老去冰霜性,未肯换、小红新曲。
只剩将、绛雪飞丹,留作喜神妍幅。
此诗《疏影三首(其一)》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生动的闺阁春景图。
首句“琼窗倚玉”,以“琼”、“玉”二字形容窗户之华美,暗示了主人公所处环境的高雅与精致。接着,“有画眉小笔,脂晕凝宿”,通过“画眉”这一细节,巧妙地将人物与自然景象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试拂轻绡,约略朝酣,一枝艳对修竹”,通过轻纱、朝霞、艳花与修竹的对比,展现了春日清晨的生机与美丽。
“红珠帐外消魂影,刚浅照、花南香北”,红珠帐映照着窗外的光影,花香弥漫于南北两侧,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略带哀愁的意境。紧接着,“好黛螺、宫吏重修,持慰点妆人独”,通过修眉这一动作,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孤独感。
“想是端居草疏,茜衫正捧研,娇亸鬟绿”,想象中,主人公独自一人在草地上散步,穿着茜色衣裳,手持研磨工具,头饰绿发,展现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郁的气质。最后,“且缓朝天,为拾残绒,点缀春风萝屋”,即使是在忙碌的早晨,也愿意拾起掉落的绒毛,点缀在春风中的小屋,体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致入微的观察。
“须知老去冰霜性,未肯换、小红新曲”,即便岁月流逝,内心依然保持着坚韧不屈的品格,不愿意轻易改变。最后,“只剩将、绛雪飞丹,留作喜神妍幅”,只有那些如绛雪般红艳、如飞丹般鲜艳的颜色,能够成为喜神的画像,留下美好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细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与孤独感。
马中兔。人中布。世间馀子何堪数。菊花秋。酒新篘。
身无俗骨,餔歠亦风流。银河浪阔公无渡。
服药轻身真大误。李青莲。王子安。
才鬼聪明,毕竟胜顽仙。西园市。列金紫。
龌龊谁甘尔。调清平。琴广陵。
千秋月旦,知己在旗亭。仙人掌下真州道。
柳七还邀红粉吊。发酒悲。亦奚为。
月下风前,且自去填词。
解识之无,便种得、愁根早矣。
何况是、搜萤剔蠹,今还如此。
风恶打窗灯变黑,霜寒削骨颜凝紫。
看貂裘、踏雪拥红妆,谁家子。鬼可却,兰金玺。
仙可致,青蕖蕊。算不如安我,橘奴鱼婢。
玉匣图飞难鍊骨,金壶汁尽愁燃髓。
又前宵、梦插奈盈头,天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