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卧北窗,梦寐无今人。
岂惟无今人,颓然非此身。
何处无北窗,卧者少真淳。
胸中失佳趣,几榻俱埃尘。
吾子虽今人,宛然葛天民。
携枕入华胥,遂卜紫桑邻。
萧条掩三径,松菊相与春。
可知梦醒间,庄蝶孰为真。
偶然南风来,吹堕漉酒巾。
陶公卧北窗,梦寐无今人。
岂惟无今人,颓然非此身。
何处无北窗,卧者少真淳。
胸中失佳趣,几榻俱埃尘。
吾子虽今人,宛然葛天民。
携枕入华胥,遂卜紫桑邻。
萧条掩三径,松菊相与春。
可知梦醒间,庄蝶孰为真。
偶然南风来,吹堕漉酒巾。
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北窗高卧的场景,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的心境,表达了对陶公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如“梦寐无今人”、“胸中失佳趣”、“庄蝶孰为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句“陶公卧北窗,梦寐无今人”,开篇即点出主题,以陶渊明为例,强调其北窗高卧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的不同。接下来,“岂惟无今人,颓然非此身”,进一步深化这一对比,指出不仅现代人难以达到这种境界,连陶公自己也已非当年之身,流露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何处无北窗,卧者少真淳”一句,诗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感叹在当今社会,能够真正实现北窗高卧、心灵纯净的人越来越少。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呼唤。
“胸中失佳趣,几榻俱埃尘”描绘了现代人在忙碌与浮躁中失去内心的宁静与乐趣,生活空间充斥着尘埃,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荒芜。
“吾子虽今人,宛然葛天民”转折处,诗人以“吾子”自指,表示自己虽然身处现代社会,但内心仍保持着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如同葛天民一般,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纯净。
“携枕入华胥,遂卜紫桑邻”进一步展现诗人的理想生活图景,想象自己带着枕头进入梦境般的美好世界,与紫桑为邻,过着与世隔绝、心灵自由的生活。
“萧条掩三径,松菊相与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三径被萧条掩盖,但松树与菊花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坚韧与希望。
“可知梦醒间,庄蝶孰为真”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庄周梦蝶的典故,探讨了现实与梦境、自我与他者的界限,提出“梦醒间”的思考,暗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而深刻的联系,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三年锦里,见重阳药市。车马喧阗管弦沸。
笑篱边孤寂,台上疏狂,争得似,此日西南都会。
痴儿官事了,乐与民同,况值高秋好天气。
□不羞华发,不照衰颜,聊满插、黄花一醉。
道物外、高人有时来,问混杂龙蛇,个中谁是。
待聘先生二十六,弟子满堂脩几束。
下床一面月几千,有客市廛钱别录。
为儿不诵杞菊篇,举箸欠鱼须要肉。
老夫弱冠奇一秋,飘零来问君平卜。
先生称我有隽才,满县青矜皆拭目。
一日仅能赴三饭,折简叩扉知几幅。
今夜酒移明夜醉,凌晨乞展黄昏速。
四边延我入师席,席则有馀身不足。
高子行年已若干,更度四期心从欲。
月钱祗直晓点心,薪蔬尽此携儿畜。
抱书谁肯访吾门,看君有是犹沾禄。
井泉比旧百倍深,汲人绠短无麻续。
时去技精分愈穷,时来浅学难逃福。
贩商射利偶赢馀,便诧巧谋能润屋。
莫待黄金当散时,舟车到处遭颠覆。
《赠高待聘》【宋·陈藻】待聘先生二十六,弟子满堂脩几束。下床一面月几千,有客市廛钱别录。为儿不诵杞菊篇,举箸欠鱼须要肉。老夫弱冠奇一秋,飘零来问君平卜。先生称我有隽才,满县青矜皆拭目。一日仅能赴三饭,折简叩扉知几幅。今夜酒移明夜醉,凌晨乞展黄昏速。四边延我入师席,席则有馀身不足。高子行年已若干,更度四期心从欲。月钱祗直晓点心,薪蔬尽此携儿畜。抱书谁肯访吾门,看君有是犹沾禄。井泉比旧百倍深,汲人绠短无麻续。时去技精分愈穷,时来浅学难逃福。贩商射利偶赢馀,便诧巧谋能润屋。莫待黄金当散时,舟车到处遭颠覆。
https://shici.929r.com/shici/cntfBn59r.html
木槽压油三石馀,半为灯火半煮蔬。
上山伐柴五十束,九分卖钱一烧肉。
等闲八月举场归,早禾囷毕晚禾稀。
道行愿见国人肥,高才久屈当奋飞。
万一主司仍见遗,课奴种麦家相宜。
老夫借屋蓄妻儿,寂寥惯便亦何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