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头陀上人赴庐山寺》
《送头陀上人赴庐山寺》全文
唐 / 郑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僧家无住著,早晚出东林。

得道非真相,头陀是苦心。

持斋山果熟,倚锡野云深。

溪寺谁相待,香花与梵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tóutuóshàngrénshān
táng / zhèngcháng

sēngjiāzhùzhùzǎowǎnchūdōnglín
dàofēizhēnxiāngtóutuóshìxīn

chízhāishānguǒshúyúnshēn
shuíxiāngdàixiānghuāfànyīn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僧家无住著,早晚出东林"表明僧人没有固定的居所,每天清晨与黄昏时分都要踏上通往东林的道路,这里的东林很可能是指寺庙或山林之类的地方。

"得道非真相,头陀是苦心"则透露出诗中僧人追求精神境界的艰辛和深度。"得道"意味着达到一种悟道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并非外表所能看出的真实写照,而是内在的心灵体验。"头陀"指的是苦行僧,即通过苦修来磨练自己的僧人,体现了他们对精神境界追求的执着和坚持。

接下来的"持斋山果熟,倚锡野云深"则是对僧人的生活进行了具体描绘。"持斋"可能指的是僧人手持食物或是守戒的行为,而"山果熟"则展现出自然界的丰饶与和谐,通过这两者的结合,诗人传达了一种清贫自足、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倚锡野云深"则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似乎僧人的内心世界也如同这片云雾一样深不可测。

最后两句"溪寺谁相待,香花与梵音"则是对僧人寂寞生活的一种反问。"溪寺"指的是山林中的小庙或静室,而"谁相待"则表达了孤独和等待的情感。"香花与梵音"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偶尔传来的佛教礼仪的声音,这些声音似乎成为了僧人唯一的伴侣。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生活细节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修行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作者介绍
郑常

郑常
朝代:唐

郑常[唐](约公元七七三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中前后在世。以诗鸣。尝谪居渔阳。
猜你喜欢

五言和刘原甫阳春宜白雪

阳春宜白雪,良时宜少年。

试攀琼树枝,芳意已觉妍。

梅花初厌多,杨花乍疑早。

园林光气生,众物竞鲜好。

一春都几日,行乐遽勿迟。

何辞踏泥出,犹当秉烛归。

少年自应然,老大宁复尔。

岂不感物华,尚能强醇醴。

(0)

咏怀·其六十九

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玑。

皦日布炎精,素月垂景辉。

晷度有昭回,哀哉人命微!

飘若风尘逝,忽若庆云晞。

脩龄适余愿,光宠非己威。

安期步天路,松子与世违。

焉得凌霄翼,飘飖登云湄。

嗟哉尼父志,何为居九夷!

(0)

题朱竹

根如赭虬髯,叶如丹凤尾。

有时截作钓鳌竿,珊瑚乱拂桃花水。

有时掷杖化为龙,白日青天赤鳞起。

能将红雾变苍烟,产在朱明几洞天。

须臾绛节生彤管,只向松间滴露研。

(0)

题张师夔木石

荒村怪石连树根,古苔蒙茸野棘繁。

蛟龙腾空虎豹蹲,寒霜落月啼清猿。

石门窈窕通仙源,我欲飘飘绝世喧。

栎山老人无复存,往往人间惊墨痕。

梦著银箫亦断魂,垂萝飞鸟如可扪。

石泉泠泠洗心言,白云飞来谁与论。

(0)

夏日杂兴七首·其一

眼见青苔上短垣,忽看碧草翳衡门。

西来急雨寒声壮,东望挟乘晓气昏。

征戍诛求三载外,诗书礼乐几家存。

天涯地角风尘满,极目云霄漫断魂。

(0)

浴鹄湾题壁

洑流乱石幽栖地,子美诗中萧史家。

白发羽衣元自称,风流异代不须嗟。

竹缘迮径篱编笋,丛碍低垣雨卧花。

岂少烟霞閒艇子,一枝聊赠老生涯。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