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杏花天.忆梦》
《杏花天.忆梦》全文
明 / 董以宁   形式: 词  词牌: 杏花天

云眠月醉青山卧。把好梦、背他偷做。

杏笺方欲双题和。忽被寒涛鼓破。

奈未梦、心情犹可。到梦后、凄凉怎过。

呼奴好伴挑灯坐。今夜梦来须躲。

(0)
鉴赏

这首《杏花天·忆梦》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董以宁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

词的开篇“云眠月醉青山卧”,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云彩仿佛在沉睡,月亮则沉浸在酒醉之中,青山静静地躺卧,整个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接下来,“把好梦、背他偷做”一句,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对比,暗示了梦境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分离,以及人们对于梦境的追求与珍惜。

“杏笺方欲双题和,忽被寒涛鼓破。”这里,杏笺代表了文人的笔墨,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交流。然而,正当人们想要在梦中留下美好的记忆时,却被突如其来的寒涛打破,暗示了梦境的短暂与易逝,以及现实对梦境的冲击。

“奈未梦、心情犹可。到梦后、凄凉怎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即使在梦中找到了片刻的慰藉,但醒来后面对的却是难以承受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呼奴好伴挑灯坐。今夜梦来须躲。”这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预示了主人公对于再次进入梦境的犹豫与恐惧。他呼唤仆人一同陪伴,希望在夜晚能够避免再次陷入梦境的漩涡,表达了对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思考,以及对逃避现实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梦境与现实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董以宁
朝代:明   字:文友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董以宁(约公元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
猜你喜欢

琅邪山

连袤复岧峣,峰峦架泬寥。

流名自东晋,积翠满南谯。

洞碧通仙界,溪明润药苗。

古台临海日,绝顶见江潮。

杉影拿云暗,泉声出竹遥。

庙碑传汉祖,寺额认唐朝。

旱岁时沾稼,灵踪合禁樵。

诗章因我盛,屏障遣谁描。

近住人多秀,频登酒易销。

图经标八绝,灊霍合相饶。

(0)

乾明节观群臣上寿觞诗

甲观正储祥,群臣献寿觞。

捧登金殿稳,深照赭袍光。

环佩和仙乐,衣冠惹御香。

玄天共悠久,碧海比灵长。

葵藿心无异,鸳鸿翅有行。

何当随近侍,同此祝无疆。

(0)

赠郝处士

尽见闲人话息机,唯君的个厌轻肥。

盘中药菜真僧舍,箧里烟霞旧道衣。

江渚鸥鹇情已狎,洛阳樱笋梦应稀。

县斋喜与书斋近,公暇何妨扣竹扉。

(0)

寄赞宁上人

支公兼有董狐才,史传修成乙夜开。

天子远酬丹诏去,高僧不出白云来。

眉毫久别应垂雪,心印休传本似灰。

若念重瞳欲相见,未妨西上一浮杯。

(0)

岁暮偶书寄苏台旧僚友

吴门吏隐过三年,何事陶潜捧诏还。

步武已趋龙尾道,梦魂犹忆虎丘山。

花开茂苑谁同醉,雪满梁园独掩关。

会待他年求郡印,剑池重绕碧潺潺。

(0)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其二

阶前已见三分落,枝上都无十日繁。

谁伴多情王副使,吟诗倾酒与招魂。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