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袤复岧峣,峰峦架泬寥。
流名自东晋,积翠满南谯。
洞碧通仙界,溪明润药苗。
古台临海日,绝顶见江潮。
杉影拿云暗,泉声出竹遥。
庙碑传汉祖,寺额认唐朝。
旱岁时沾稼,灵踪合禁樵。
诗章因我盛,屏障遣谁描。
近住人多秀,频登酒易销。
图经标八绝,灊霍合相饶。
连袤复岧峣,峰峦架泬寥。
流名自东晋,积翠满南谯。
洞碧通仙界,溪明润药苗。
古台临海日,绝顶见江潮。
杉影拿云暗,泉声出竹遥。
庙碑传汉祖,寺额认唐朝。
旱岁时沾稼,灵踪合禁樵。
诗章因我盛,屏障遣谁描。
近住人多秀,频登酒易销。
图经标八绝,灊霍合相饶。
这首诗描绘了琅邪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对山势、水流、古迹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连袤复岧峣”、“洞碧通仙界”、“杉影拿云暗”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也展示了琅邪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的底蕴。
诗人通过对“流名自东晋”、“积翠满南谯”、“庙碑传汉祖”、“寺额认唐朝”的吟咏,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映射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最后几句,“诗章因我盛”、“屏障遣谁描”中,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作为诗人的自信和对美景的独特理解,这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自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双重描绘,塑造了一幅充满诗意和文化气息的山水画卷。
杨子江心水,可以共煮茶。
鹤林招隐诗,不必问僧家。
治中今如何,紬被听报衙。
去年昆山阳,春岸醉桃花。
今年玉溪上,蚤忙看缫车。
相思无剩语,作字只攲斜。
暑雨障炎日,薰风散馀霞。
君颜想渥丹,我发亦已华。
因诗一啸吟,尘间事如麻。
金飙肃商声,皓魄丽清景。
思子泪成河,触目意莫骋。
故人有嘉招,庸敢惮造请。
行行涉大川,往往度崇岭。
一登君子堂,弥旬获规儆。
小饮兴颇浓,共学议尤炳。
章泉来诗翁,此话亦隽永。
人生长暌疏,聚集每俄顷。
兴言故山归,旱暵忧复耿。
此处虽未同,可昧寸心囧。
世涂纷爱憎,吾儒挈裘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