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秦寿之铜陵江上二首·其二》
《和秦寿之铜陵江上二首·其二》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烟销远水分帆影,木落疏林出斧痕。

啸咏不知红日下,九华何处望中昏。

(0)
翻译
烟雾消散,远方水面映现船帆的影子。
树林凋零,稀疏的枝干显露出斧砍的痕迹。
注释
烟销:烟雾消散。
远水:远方的水面。
分帆影:映现船帆的影子。
木落:树叶凋零。
疏林:稀疏的树林。
出斧痕:显露出斧砍的痕迹。
啸咏:吟咏或长啸。
红日下:在夕阳下。
九华:指九华山,这里可能是地名。
何处:哪里。
望中昏:视野中的黄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和秦寿之铜陵江上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远望中的遥思与愁绪。

"烟销远水分帆影" 一句,以烟雾消散的远水为背景,帆影在其中显现,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江景画卷。这里的“烟”可能指的是远处水面上的轻薄云雾,而“帆影”则是过往船只留下的痕迹,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眺望和思念。

"木落疏林出斧痕" 这句,则通过秋日里落叶后的稀疏林木,以及斧斤所留下的痕迹,勾勒出了一个萧瑟、静谧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木落”暗示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而“出斧痕”则可能隐喻着人为的劳作或是时间对物质的刻画。

"啸咏不知红日下,九华何处望中昏。"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忘却了时间流逝,甚至连太阳落山都未察觉。而“九华”通常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或是高峻的山峰,这里可能象征着遥远而不可及的理想之地。诗人在望向那片神秘而又模糊的地平线时,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无限憧憬。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郑守宣化斋前双莲

使君致远器,清涂久飞辙。

圣朝念远民,分符暂还辍。

名斋以宣化,立意岂虚设。

勤勤布德意,宿弊除根穴。

坐令千里间,歌颂自填噎。

声闻听卑耳,祥应为之发。

歘从斋前池,共蒂丹葩结。

双娥殊胜姿,同驻凌波袜。

皎如寒鉴中,清影两奇绝。

方知报政速,顾岂待期月。

行观拜褒诏,飞缨觐丹阙。

(0)

雁山

乱山无限好,幽径有时迷。

石骨秋偏瘦,松梢老却低。

天寒闻雁过,月白见乌栖。

海上知名地,无人识马蹄。

(0)

香远堂

试捲珠帘看,青山有几重。

峥嵘秋色老,苍莽暮烟浓。

未辨清猿处,遥知白鸟踪。

蓝田无此景,痛扫只双松。

(0)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四

贼来属初夏,逃去穷幽荒。

山深松萝密,野旷草木长。

蟒蛇大如树,见我不忍伤。

贼固不如蟒,害人无善良。

(0)

丁氏宅

接竹引山泉,菖阳满石盆。

秋高松落子,岁久鹤生孙。

古壁寒藤上,前人旧墨存。

平生箕颍兴,风度有谁尊。

(0)

邵子非谓予有天台之行见贻以诗次其韵

巉巉老气郁青霞,过我依然醉帽斜。

为说惊魂招楚些,忍闻悲曲动胡笳。

扁舟犯雪来何许,健笔凌云语益嘉。

莫笑海山风引去,要寻源上问桃花。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