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销远水分帆影,木落疏林出斧痕。
啸咏不知红日下,九华何处望中昏。
烟销远水分帆影,木落疏林出斧痕。
啸咏不知红日下,九华何处望中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和秦寿之铜陵江上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远望中的遥思与愁绪。
"烟销远水分帆影" 一句,以烟雾消散的远水为背景,帆影在其中显现,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江景画卷。这里的“烟”可能指的是远处水面上的轻薄云雾,而“帆影”则是过往船只留下的痕迹,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眺望和思念。
"木落疏林出斧痕" 这句,则通过秋日里落叶后的稀疏林木,以及斧斤所留下的痕迹,勾勒出了一个萧瑟、静谧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木落”暗示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而“出斧痕”则可能隐喻着人为的劳作或是时间对物质的刻画。
"啸咏不知红日下,九华何处望中昏。"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忘却了时间流逝,甚至连太阳落山都未察觉。而“九华”通常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或是高峻的山峰,这里可能象征着遥远而不可及的理想之地。诗人在望向那片神秘而又模糊的地平线时,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无限憧憬。
使君致远器,清涂久飞辙。
圣朝念远民,分符暂还辍。
名斋以宣化,立意岂虚设。
勤勤布德意,宿弊除根穴。
坐令千里间,歌颂自填噎。
声闻听卑耳,祥应为之发。
歘从斋前池,共蒂丹葩结。
双娥殊胜姿,同驻凌波袜。
皎如寒鉴中,清影两奇绝。
方知报政速,顾岂待期月。
行观拜褒诏,飞缨觐丹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