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郑守宣化斋前双莲》
《郑守宣化斋前双莲》全文
宋 / 刘才邵   形式: 古风

使君致远器,清涂久飞辙。

圣朝念远民,分符暂还辍。

名斋以宣化,立意岂虚设。

勤勤布德意,宿弊除根穴。

坐令千里间,歌颂自填噎。

声闻听卑耳,祥应为之发。

歘从斋前池,共蒂丹葩结。

双娥殊胜姿,同驻凌波袜。

皎如寒鉴中,清影两奇绝。

方知报政速,顾岂待期月。

行观拜褒诏,飞缨觐丹阙。

(0)
鉴赏

这首宋朝刘才邵所作的《郑守宣化斋前双莲》,描绘了郑守在斋前池中种植的两朵莲花,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寓意着政绩之盛与道德之高。

诗中开篇即以“使君致远器,清涂久飞辙”起笔,巧妙地将郑守比作能远谋善政的君子,其为官之道如同清风拂过尘埃,长久以来,他致力于为民谋福,却因政务繁忙而暂时离任。这既是对郑守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暗示了其归来的意义重大。

“名斋以宣化,立意岂虚设”,点明了郑守设立斋堂的目的在于教化百姓,其用心非同小可。接下来,“勤勤布德意,宿弊除根穴”则进一步强调了郑守致力于消除社会积弊的决心和努力,体现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理想。

“坐令千里间,歌颂自填噎”描绘了郑守归来后,其政绩卓著,百姓欢欣鼓舞,歌声与赞美之声不绝于耳的场景。这不仅是对郑守政绩的肯定,也是对其道德品质的颂扬。

“声闻听卑耳,祥应为之发”则以声音和祥瑞象征郑守政绩与道德的广泛影响,不仅被低层民众所感知,更引发了上天的响应,预示着郑守的政绩与品德将得到更高层次的认可。

“歘从斋前池,共蒂丹葩结。双娥殊胜姿,同驻凌波袜”四句,生动描绘了斋前池中的双莲,它们并蒂而生,花朵鲜艳夺目,宛如两位美丽的女子,静立于水中,姿态优雅,仿佛是郑守高尚品德的化身。

“皎如寒鉴中,清影两奇绝”则以寒镜比喻池水的清澈,映照出双莲的清丽身影,两者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最后,“方知报政速,顾岂待期月。行观拜褒诏,飞缨觐丹阙”表达了对郑守政绩迅速显现的赞叹,以及对其未来受到朝廷嘉奖的期待。这不仅是对郑守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官场中追求清廉、勤政风尚的呼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不仅赞美了郑守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政绩,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道德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

刘才邵
朝代:宋

(1086—1158)吉州庐陵人,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徽宗大观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词科。高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帝称其能文,为时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东开十四渠,溉田数千亩。官至工部侍郎、权吏部尚书。有《杉溪居士集》。
猜你喜欢

寄精严谷堂老宿二十年欲访谷堂观笔法因循去未得偶逢水西客沉吟久之因寄此诗

隔浦娟娟古佛庐,几回欲去更踟躇。

欲誇柳氏元和脚,要问隋僧智果书。

见说交情多隽达,每惭识面尚生疏。

山头红叶知无限,可许閒人暂寓居。

(0)

寄表弟章由之为理曲堆屋庐

苦来为客竟何为,宅舍荒村谁与治。

别墅虽无辋川画,生涯堪入杜陵诗。

身如燕子年年去,家似渔舟处处移。

丹井西头曲堆下,更烦岁晚定疏篱。

(0)

岁晚山楼书怀

傩鼓逢逢起,江边岁又除。

哦诗犹古木,高枕尚僧居。

脚垢时忘洗,头蓬月懒梳。

自应尘事少,非我故耽书。

(0)

喜迁莺.春感

帝城春昼。见杏脸桃腮,胭脂微透。

一霎儿晴,一霎儿雨,正是催花时候。

淡烟细柳如画,雅称踏青携手。

怎知道、那人人,独倚阑干消瘦。别后。

音信断,应是泪珠,滴遍香罗袖。

记得年时,胆瓶儿畔,曾把牡丹同嗅。

故乡水遥山远,怎得新欢如旧。

强消遣,把闲愁推入,花前杯酒。

(0)

古诗·其一

处身乾坤中,适意乃其常。

贫贱亦天然,尤怨徒自伤。

平生赋命薄,守己岂不良。

量分稍过差,神理翻百殃。

苟无济世具,希进未免狂。

鄙哉绵上人,远迹空潜藏。

市朝车马喧,不碍松菊芳。

何妨著衣冠,用舍姑逢场。

傥无侥倖心,世亦不见戕。

(0)

葛文定关外帖赞

以文箓传家,以相业济时。

貂冠绛裳,予犹及见其丰仪。

简牍所传,是以为近世之奇。一瞬卅年,赞而藏之。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