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身乾坤中,适意乃其常。
贫贱亦天然,尤怨徒自伤。
平生赋命薄,守己岂不良。
量分稍过差,神理翻百殃。
苟无济世具,希进未免狂。
鄙哉绵上人,远迹空潜藏。
市朝车马喧,不碍松菊芳。
何妨著衣冠,用舍姑逢场。
傥无侥倖心,世亦不见戕。
处身乾坤中,适意乃其常。
贫贱亦天然,尤怨徒自伤。
平生赋命薄,守己岂不良。
量分稍过差,神理翻百殃。
苟无济世具,希进未免狂。
鄙哉绵上人,远迹空潜藏。
市朝车马喧,不碍松菊芳。
何妨著衣冠,用舍姑逢场。
傥无侥倖心,世亦不见戕。
这首宋代诗人庞谦孺的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哲理。首句“处身乾坤中,适意乃其常”揭示了人应顺应天地之道,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接下来,“贫贱亦天然,尤怨徒自伤”强调了面对困境时不应过分抱怨,因为贫穷和低微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徒然自寻烦恼。
诗人进一步阐述,人生本就命运多舛,“平生赋命薄,守己岂不良”,坚守自我是重要的品格。然而,若不知量力而行,“量分稍过差,神理翻百殃”,则会带来诸多不幸。他提醒人们要有济世之志,但不应过于狂妄,“苟无济世具,希进未免狂”。
诗人对隐逸生活表示赞赏:“鄙哉绵上人,远迹空潜藏”,认为像绵上人那样远离尘嚣,潜心于自然,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即使身处市井繁华,“市朝车马喧,不碍松菊芳”,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诗人鼓励适时参与社会,但要避免侥幸心理,“何妨著衣冠,用舍姑逢场”,表明在必要时可以投身俗务,但内心要保持高尚情操。
最后,诗人告诫自己和读者,“傥无侥倖心,世亦不见戕”,只要没有投机取巧之心,世事变迁也不会轻易伤害到人。整首诗寓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道德修养和处世哲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