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鼓逢逢起,江边岁又除。
哦诗犹古木,高枕尚僧居。
脚垢时忘洗,头蓬月懒梳。
自应尘事少,非我故耽书。
傩鼓逢逢起,江边岁又除。
哦诗犹古木,高枕尚僧居。
脚垢时忘洗,头蓬月懒梳。
自应尘事少,非我故耽书。
这首宋代诗人林亦之的《岁晚山楼书怀》描绘了岁末时节山楼中的生活情景和个人心境。首句“傩鼓逢逢起”,以热闹的傩鼓声开篇,暗示了新年的临近和民俗活动的气氛。接着,“江边岁又除”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转,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哦诗犹古木”运用比喻,将诗歌比作古老的树木,形象地表达诗人对传统文学的坚守和热爱,即使在孤寂的山楼中,依然沉浸于诗的世界。后两句“高枕尚僧居”则透露出诗人过着清静的僧侣般生活,不问世事,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宁静。
“脚垢时忘洗,头蓬月懒梳”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繁琐俗务的疏离,以及对自然状态的接纳。最后两句“自应尘事少,非我故耽书”直接表白,诗人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并非因为沉溺于书籍,而是为了减少尘世纷扰,追求内心的清净与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远离尘嚣、醉心诗书的隐逸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来礼二师遗像,小立云檐一饷。
欲见德云比丘,却在别峰顶上。
书家千载称兰亭,兰亭真迹藏昭陵。
只今定本誇第一,贞观临写镌瑶琼。
黄閍冈下得宝墨,古人烧砖坚于石。
大令亲书保母铭,况是当时晋人刻。
砖虽破裂文多全,妙画远过兰亭镌。
其间曲水悲夫字,骎骎欲度骅骝前。
我家阿连缚虎手,更得退堂方外友。
王君系出三槐家,参坐会文真耐久。
田丁初来献小砚,寻见津津若微溜。
细看背刻晋献之,永和彷佛在旁右。
亟访田家叩所从,始知墓崩随意取。
大砖支床得前段,掀倒浮屠全尾首。
字为十行行十二,百十有七二字漏。
交螭方壶不复见,贞石摧藏松亦朽。
我得此碑喜不寐,摩挲三叹叹未有。
兴宁甲子十四周,更阅三年仍乙丑。
若非洞晓未来数,安知八百馀年后。
坡翁应未见此志,金蝉之铭何绝类。
又知文章有暗合,智谋所见略相似。
二王遗踪无所遗,谁知地下此段奇。
三君共为成胜事,至宝呈露端有时。
越山盘屈献与羲,付与耳孙世守之。
烦君更为护幽竁,或恐意如犹有知。
《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宋·楼钥】书家千载称兰亭,兰亭真迹藏昭陵。只今定本誇第一,贞观临写镌瑶琼。黄閍冈下得宝墨,古人烧砖坚于石。大令亲书保母铭,况是当时晋人刻。砖虽破裂文多全,妙画远过兰亭镌。其间曲水悲夫字,骎骎欲度骅骝前。我家阿连缚虎手,更得退堂方外友。王君系出三槐家,参坐会文真耐久。田丁初来献小砚,寻见津津若微溜。细看背刻晋献之,永和彷佛在旁右。亟访田家叩所从,始知墓崩随意取。大砖支床得前段,掀倒浮屠全尾首。字为十行行十二,百十有七二字漏。交螭方壶不复见,贞石摧藏松亦朽。我得此碑喜不寐,摩挲三叹叹未有。兴宁甲子十四周,更阅三年仍乙丑。若非洞晓未来数,安知八百馀年后。坡翁应未见此志,金蝉之铭何绝类。又知文章有暗合,智谋所见略相似。二王遗踪无所遗,谁知地下此段奇。三君共为成胜事,至宝呈露端有时。越山盘屈献与羲,付与耳孙世守之。烦君更为护幽竁,或恐意如犹有知。
https://shici.929r.com/shici/IQYam2vS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