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无限好,幽径有时迷。
石骨秋偏瘦,松梢老却低。
天寒闻雁过,月白见乌栖。
海上知名地,无人识马蹄。
乱山无限好,幽径有时迷。
石骨秋偏瘦,松梢老却低。
天寒闻雁过,月白见乌栖。
海上知名地,无人识马蹄。
这首宋朝左纬所作的《雁山》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山的自然景观与深邃的意境。
首联“乱山无限好,幽径有时迷”,开篇即以“乱山”点明雁山的地形特点,群山连绵,景色壮丽,而“幽径”则暗示了山路的曲折与隐秘,引人入胜。然而,“有时迷”三字,又在赞美之余,透露出一丝探索的艰难与神秘感。
颔联“石骨秋偏瘦,松梢老却低”,进一步刻画雁山的山石与松树。秋天的山石因季节更替而显得更为嶙峋,仿佛瘦骨嶙峋;而松树的枝梢,则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低垂,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坚韧。
颈联“天寒闻雁过,月白见乌栖”,将视线从山石与松树转向天空与地面。寒冷的天气中,雁群南飞,它们的鸣叫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哀愁。而月光下的乌鸦栖息,既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也暗含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
尾联“海上知名地,无人识马蹄”,则以雁山的地理位置为背景,表达了对雁山独特魅力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即便雁山是海上知名之地,却鲜有人能真正领略其风采,只有马蹄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似乎在呼唤着更多人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雁山的自然之美与深邃之境,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朱门甲第连云开,主人豪侈何雄哉。
金钗十二拥燕赵,珠履三千夸邹枚。
日长不足继以夜,肴由鼎进酒倾罍。
华镫四照张火伞,管弦迭奏鸣春雷。
方其得意逞雄肆,黄金挥洒飞尘埃。
一食直兼十户富,一衣直费十锦材。
酒阑人散客归去,更严霜重月堕雾。
乞儿觅食那可得,路侧城隅空叹息。
浊漉城头北风起,夜闻山阳泣山鬼。
曹家寒食汉家坟,翁仲无情堕铅水。
当时神州悲陆沈,两京陵墓成荒岑。
祠官旧事空投玉,校尉新衔有摸金。
征西将军老不死,墓上曹侯竟谁是。
虎皮羊质五官郎,抱颈轻狂作天子。
岂知刚卯摧金刀,转眼又失当涂高。
赤符未绝中兴汉,白石先闻大讨曹。
至今日暮行山路,回首铜台复何处。
春雨曾传卖履愁,秋声谁觅西陵树。
君不见长安石马嘶昭陵,会稽社宇啼冬青。
抔土山阳还好在,人间玉碗几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