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负奇气,仗剑行九州。
日月委菁鬓,风霜粘紫裘。
湛湛清泠渊,日暮思回舟。
几宿山水窟,梦寐钧天游。
路逢庞眉翁,云是古许由。
相携眺荒冢,迷骨高于丘。
箕山乃蓬岛,颍水即弱流。
凡胎杳难升,路绝三千秋。
吾名在玉简,尘世那能留。
寄语玄真子,迅速驰素虬。
少年负奇气,仗剑行九州。
日月委菁鬓,风霜粘紫裘。
湛湛清泠渊,日暮思回舟。
几宿山水窟,梦寐钧天游。
路逢庞眉翁,云是古许由。
相携眺荒冢,迷骨高于丘。
箕山乃蓬岛,颍水即弱流。
凡胎杳难升,路绝三千秋。
吾名在玉简,尘世那能留。
寄语玄真子,迅速驰素虬。
这首明代诗人桑悦的《游仙二首(其二)》描绘了一位年轻才俊怀抱壮志,仗剑游历天下的情景。诗中少年的形象鲜明,意气风发,面对日月流逝,他并未因岁月而消磨锐气,反而在风霜中坚韧前行。他对清澈的深渊有所向往,渴望在日暮时分返回,甚至在山水间寻找梦境中的仙境。
在旅途中,他偶遇一位疑似古代隐士庞眉翁,一同探访荒冢,感叹人生短暂,即使是如箕山般的仙境和颖水般的弱流也无法挽留凡胎。诗人意识到自己无法长生不老,名字虽载于玉简,却终究无法抗拒世间流转。最后,他向道家仙人玄真子寄托了尽快离去,乘白龙(素虬)归隐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游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骄阳得一雪,逾尺应更好。
晨兴视窗隙,惊见晴霞杲。
九衢无停迹,狼籍须一扫。
空馀浩然气,凛凛接清昊。
馀寒薄虚室,一静解群燥。
晨炊晚未供,客馈惭草草。
试脱身上衣,行问酒家保。
孤吟击槁木,大笑称有道。
人生但如此,富贵何用祷。
所思独未见,耿耿属怀抱。
细莎为屦如编须,轻葛为服如剪莩。
寒泉洒屋朝露濡,霜簟可荐机可扶。
风鸣牖间如吹竽,此虽有暑宜亦无。
庭前峻山槎之馀,盆中养鳅大如鱼。
荻生抱甲未见肤,蔓起上屋将悬壶。
麦苗高齐可藏乌,此虽非野仅亦如。
兄居溪堂南山趺,濯足溪水惊雁凫。
澄潭百丈清无淤,将往思我立踟蹰。
东轩鄙陋何足居,欲行不行系辕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