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雨溢波不流,两车渡水轩若浮。
车轮载重轧巨牛,牛力尚可行人愁。
后车在水前在丘,欲进却顾且复休。
山途野店阻且修,日云暮矣不得留。
胡儿健马双络头,肩载糗橐无戈矛。
得非遗寇居边州,或者俘获随官邮。
穷庐不作风雪囚,道路虽险无离忧。
圣朝有道锋镝收,胡我赤子非仇雠,谁哉更起筹边楼。
平川雨溢波不流,两车渡水轩若浮。
车轮载重轧巨牛,牛力尚可行人愁。
后车在水前在丘,欲进却顾且复休。
山途野店阻且修,日云暮矣不得留。
胡儿健马双络头,肩载糗橐无戈矛。
得非遗寇居边州,或者俘获随官邮。
穷庐不作风雪囚,道路虽险无离忧。
圣朝有道锋镝收,胡我赤子非仇雠,谁哉更起筹边楼。
此画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平川雨后的宁静与车渡水的动态美。画面中,两辆车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缓缓前行,仿佛轻盈地浮于水面之上,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车轮下,似乎有一头巨牛在默默承受着沉重的负荷,而行人的愁容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画面继续展开,后车停驻于丘陵之上,前车则在水中,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欲进又退的犹豫状态。山间的小路蜿蜒曲折,野店稀疏,日已西斜,行人却仍无法停留。此时,一位身着胡服、骑着健马的少年出现,他肩上背着干粮和包裹,没有携带武器,或许他是边疆的居民,或是俘虏随从,亦或是官府的使者。他的形象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边塞生活的独特风貌。
画作最后以“圣朝有道锋镝收”一句点睛,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以及对边疆安宁的期待。画中的胡儿与边民共同生活,没有敌对,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个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物活动的生动,更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落月窥瓮牖,殷勤唤人醒。
蓐食治野装,行行向郊坰。
林端横宿霭,未放群山青。
藕花断复续,莫辨浦与汀。
初闻露花香,一洗廛市腥。
清景竟难挽,晨光著邮亭。
留眼数天际,尚馀三四星。
车尘驾暑气,白汗如翻瓶。
凉燠一机耳,愠喜谁使令。
泠然解其会,冰壶在中扃。
金船载山知有无,大千浮空佛所书。
何人夜断海山臂,一手挈置西南隅。
白虹发晴涪水现,翠凤下晓巴山趋。
亮哉何邦实有此,但恐□舞皆凡姝。
已从上头收浩荡,更著幽处藏萦纡。
冯仙观中柏摩月,静老岩下泉跳珠。
霜荷千树小雨暗,野竹万个秋风□。
石囷□不了岁事,丹灶肯为凡人炉。
惜无数桃出山崦,来藉芳草开春壶。
从来山僧野道士,畏客誓不荒榛芜。
问谁结屋据雄会,邑中令君秦大夫。
此郎平生眼如鹘,视此亦足知远图。
挽衣留客来置酒,要看碧浪摧天吴。
我亦为渠脚力轻,拄杖插到青云孤。
酒酣抚槛叫落日,共闵此世真区区。
真须举臂游汗漫,莫向人间堕履凫。
《龙多山》【宋·刘望之】金船载山知有无,大千浮空佛所书。何人夜断海山臂,一手挈置西南隅。白虹发晴涪水现,翠凤下晓巴山趋。亮哉何邦实有此,但恐□舞皆凡姝。已从上头收浩荡,更著幽处藏萦纡。冯仙观中柏摩月,静老岩下泉跳珠。霜荷千树小雨暗,野竹万个秋风□。石囷□不了岁事,丹灶肯为凡人炉。惜无数桃出山崦,来藉芳草开春壶。从来山僧野道士,畏客誓不荒榛芜。问谁结屋据雄会,邑中令君秦大夫。此郎平生眼如鹘,视此亦足知远图。挽衣留客来置酒,要看碧浪摧天吴。我亦为渠脚力轻,拄杖插到青云孤。酒酣抚槛叫落日,共闵此世真区区。真须举臂游汗漫,莫向人间堕履凫。
https://shici.929r.com/shici/ZuV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