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波混碧空,杨柳路皆通。
列岫疑奔马,新桥学跨虹。
东风香迹满,西日乐声丛。
总是游观者,幽人趣不同。
沧波混碧空,杨柳路皆通。
列岫疑奔马,新桥学跨虹。
东风香迹满,西日乐声丛。
总是游观者,幽人趣不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游乐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诗人以“沧波混碧空”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片开阔而又充满生气的湖光山色之中。接下来的“杨柳路皆通”,则描绘了春天柳絮飞扬,杨树成行,道路两旁绿意盎然,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与自然。
“列岫疑奔马”一句,以形象的比喻传达出山峦起伏如同奔跑的马匹,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动态美的捕捉。而“新桥学跨虹”的描写,则不仅展示了桥梁作为连接两岸的建筑之美,更通过“跨虹”二字,引出了人们对于彩虹、希望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东风香迹满”、“西日乐声丛”两句,分别从气味和声音两个层面捕捉了春天的生动画面。东风带来了花香,西日则伴随着悠扬的乐声,这些细节都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总是游观者,幽人趣不同”一句,则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态度,以及他对周围环境独特的情感体验。这里的“幽人”指的是有着深邃情怀和独到见解的人,他们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是与众不同的,是更加细腻和深刻的。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春日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和他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每一个意象都生动传神,每一句都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赞美之情。
半阴未雨,洞房深、门掩清润芳晨。
古鼎金炉,烟细细、飞起一缕轻云。罗绮娇春。
争拢翠袖,笑语惹兰芬。歌筵初罢,最宜斗帐黄昏。
楼上念远佳人。心随沈水,学兰灺俱焚。
事与人非,争似此、些子香气常存。记得临分。
罗巾馀赠,尽日把浓熏。一回开看,一回肠断重闻。
人皆有父我独孤,人皆有母我独无。
此身不知竟何得,白日堂上将谁呼。
我非本无父,有父疽背殂。
我非本无母,有母归玄都。
百年哀怨不可极,仰天俯地声呜呜。
羹墙未易即,梦寐还能通。
精灵会有期,永矢相为从。
我愿丹青手,写出平生面。
思诚在敬恭,对此一方绢。
不须徐肇返魂香,暮暮朝朝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