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狂喜文章,颇复好功名。
稍知古人心,始欲老蚕耕。
低徊但志食,邂逅亦专城。
仰惭冥冥士,俯愧扰扰氓。
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拨书置左右,仰屋慨平生。
少狂喜文章,颇复好功名。
稍知古人心,始欲老蚕耕。
低徊但志食,邂逅亦专城。
仰惭冥冥士,俯愧扰扰氓。
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拨书置左右,仰屋慨平生。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他个人的学识追求和人生态度。开篇“少狂喜文章,颇复好功名”表明诗人对文章有一定的追求和喜爱,同时也在意境上有所建树。紧接着“稍知古人心,始欲老蚕耕”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先贤的理解和向往,以及对于学问的深入探究之心。
中间部分“低徊但志食,邂逅亦专城”描绘了一种淡泊明志,只关注个人修养,不追求外在功名利禄的心境。而“仰惭冥冥士,俯愧扰扰氓”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的学问和品德还不够完美的自我反省与谦逊。
末尾两句“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拨书置左右,仰屋慨平生”则是诗人在安静的夜晚,对自己一生的选择和追求进行深刻的反思。在这里,“良夜”、“青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而“拨书置左右,仰屋慨平生”则是诗人在阅读中思考自己的生命轨迹,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学问的追求、对古人的向往、以及对自身修养的自我要求等方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