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不可见》
《秋日不可见》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日不可见,林端但馀黄。

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

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

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ūjiàn
sòng / wángānshí

qiūjiànlínduāndànhuángzhàngpíngyǎngwèiguāng

jiànfēngchuīshang

juānjuānkōngshānyuèzhàoguānshàngshuāng

注释
秋日:指秋季。
林端:树林的边缘。
馀黄:残留的黄色(指落叶)。
杖藜:藜杖,古代常用的拐杖。
平野:广阔的平原。
无光:没有阳光。
栗栗:形容战战兢兢或寒冷的样子。
涧谷风:山谷间的风。
娟娟:形容月光皎洁。
冠上霜:头上的白霜,比喻年老。
翻译
秋天已不可见,林梢仅余黄色的落叶。
拄着藜杖漫步,思索着广阔的原野,抬头低头都怕见不到阳光。
山谷间冷风吹过,吹动我的衣裳和帽子。
明亮的山月在空中,照亮了我头上的白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图景。"秋日不可见,林端但馀黄"表达了树木叶子变黄,但秋天明朗的阳光却看不到了,这可能是在阴天或是日落后写下的诗句。接着"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则表现出诗人手持拐杖在一片荒凉而又缺乏光线的环境中行走时的心境。

第三、四句"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则是写诗人在秋天的微风和清冷的月光中的感受。其中"栗栗"形容的是小溪流水的声音,而"涧谷风"则是指深山中的小溪所发出的风声,这些声音让人的衣物飘动,显示了秋季的凉爽。而"娟娟空山月"中的"娟娟"用来形容清冷明亮的月光,这种月光不仅照亮了诗人,也使得诗人的帽子上凝结起霜。这些描写都极富有画面感,读者仿佛能亲临其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和气氛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之美以及内心世界之感受的独到领悟。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再和步溪

何曾贞下起元来,不独怜君且自哀。

未得一邱供啸傲,更无歧路可徘徊。

情知乱世身为患,谁向颓流首重回。

惟有少时腾掷处,梦中突兀见南台。

(0)

采桑曲

紫燕对舞春风柔,风开桑眼青如油。

家家晒箔急蚕事,女伴不作嬉春游。

十七呜鬟臂苦短,大妇扶将小妇挽。

蚕瘦叶稀不满筐,那有心情更回眼。

谁家游侠儿,呜鞭陌上走。

自觉口中衔石阙,不知纤条伤素手。

春日脉脉春云阴,恨无绿绮通春心。

路人千百说长短,自惜年华自不禁。

君不见鲁国秋胡妇,忍死不受狂夫金。

(0)

留赠方药雨.丙申之冬入天津洎己亥秋始得归将行赋此二律·其一

鸿飞本不为留计,竟见荒原万瓦稠。

又举离觞辞旧雨,为思身世怯登楼。

青山白浪驰黄海,暮雨孤灯过秀州。

从此归帆好云物,分明点点入新愁。

(0)

题荷花书帧

世界偶然留色相,生涯毕竟托清波。

明珰翠羽人曾识,碧漠红塘梦似过。

残月照来裳佩冷,晓风坠后粉痕多。

城南诗客频相问,怊怅朱颜易老何。

(0)

自海上归与本师云和尚夜话

不侍巾瓶侧,匆匆已十年。

早知布毛意,何用草鞋钱。

夜雨谈诗坐,孤灯对榻眠。

别来多少事,语罢欲潸然。

(0)

浣溪沙

春恨年时没处寻。一春情比一春深。

开帘独坐怕春阴。

醒醉两般无好计,等闲消息待青禽。

寒香数点故人心。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