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筑堤诗·其三》
《筑堤诗·其三》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大块真劳我,高天亦限人。

溪山千片石,城郭一朝春。

锄过坭痕滑,堆平月色匀。

古人还负担,吾敢厌嚣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筑堤劳动的艰辛与自然景色的壮丽,以及诗人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和对尘世喧嚣的反思。

首句“大块真劳我”,表达了筑堤工作的繁重与艰苦,大地仿佛在责怪诗人,暗示了劳动的不易。接着,“高天亦限人”一句,既指筑堤时抬头望见的高远天空,也暗含着对人生局限的感慨,天空虽高,却也限制了人的活动范围,隐喻着生活的种种约束。

“溪山千片石,城郭一朝春”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溪流环绕,山石林立,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城市之中,展现了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存。这里的“一朝春”不仅指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与希望的降临。

“锄过坭痕滑,堆平月色匀”则细致地描绘了筑堤过程中的场景,锄头在泥地上留下痕迹,月光洒在平整的土地上,均匀而柔和。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劳动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最后,“古人还负担,吾敢厌嚣尘”表达了对古代先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对现代生活喧嚣的反思。古人以坚韧与智慧克服困难,而今人面对同样的挑战,是否能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不被尘世的喧嚣所困扰,值得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筑堤这一具体情境,抒发了对自然、劳动、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望湘人.惜春

倚朱阑眺望,唤月池边,又成新绿如许。

红杏飘香,绯桃逐水,次第伴春归去。

绣阁沉吟,书帏冷淡,几番愁聚。

听树头、百啭莺啼,似欲把春留住。

多少伤情旧事,任年光如驶,寻思无据。

正深掩重门,闲却吹箫院宇。梦回酒醒,雨丝风絮。

总是断人肠处。更两地、兰灺香销,同听沈如街鼓。

(0)

百字令.和史蘧庵太史见赠原韵

孤踪清节,任高飞遐举,龙潜云逸。

国破家亡何所有?剩得董南真笔。

大义君臣,同心兄弟,忠孝由中出。

逍遥尘外,叹时人似沙虱。

何必天子书门,有司供直,始可称华密。

闻说荆溪风土厚,好借城边廛一。

老妪情亲,东坡住稳,终日吟摇膝。

俄傅唐贡,产茶更产芝术。

(0)

舟泊黄河与止生舟隔两岸口占寄示

恨打鸳鸯两岸飞,两心相望共依依。

何如溪上眠沙稳,相逐相呼趁月归。

(0)

寄陈八玉英时留姑苏

何处箫声独上楼,伤心桃叶水空流。

一从南国春销后,谁复佳人字莫愁。

(0)

安东平·其一

西风吹衣,北风吹面。郎既相迎,郎心未变。

(0)

秋日偶题

一番摇落一番嗟,咫尺天涯梦里家。

莫道秋来不憔悴,满庭都是断肠花。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