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励学》
《励学》全文
宋 / 胡宏   形式: 古风

人心易汩没,岂徒出徒入。

无方□点检,一点或□懈。

□□□□□,彼此成亡羊。

所以古哲人,警惕恒自将。

动若集于木,息如系苞桑。

此机日就熟,庶足升高堂。

譬如匣中镜,拂磨吐新光。

一尘不使留,光辉日煌煌。

凡我读书人,斯言佩毋忘。

(0)
翻译
人的内心容易被淹没,岂止进出那么简单。
无法防范每一点疏忽,一旦放松就可能懈怠。
一旦失去警惕,就像亡羊的缺口,
因此古代的智者,总是保持警觉不放松。
行动时像聚集在树上的鸟儿,静息时如同系在桑枝上的蚕丝。
这种警觉之心日渐熟练,才能登上更高的境界。
如同盒中的镜子,擦拭后焕发新生光芒。
不让一丝尘埃留存,光芒才会日益辉煌。
所有读书人,这句话要时刻铭记心中。
注释
汩没:淹没、迷失。
徒出徒入:单纯进出,比喻表面行为。
点检:检查、审视。
懈:松懈、懒散。
亡羊:比喻失去警惕后的漏洞。
警惕:保持警觉。
集于木:比喻聚精会神。
息如系苞桑:静止时像蚕丝般坚韧。
机:警觉之心。
庶:或许、可能。
匣中镜:比喻深藏的智慧。
拂磨:擦拭、磨砺。
煌煌:光明灿烂。
读书人:指有学问的人。
佩:铭记、谨记。
鉴赏

这首诗名为《励学》,是宋代学者胡宏所作。诗人以人心容易被世俗淹没为喻,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和自律。他强调学习应如木头聚集、呼吸似系苞桑般专注,通过不断磨砺,逐渐提升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诗人以匣中镜子为例,说明只有清除尘埃,才能展现其明亮的光芒,借此鼓励读书人要保持心灵的洁净,牢记这个道理,不断提升自我。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作者介绍

胡宏
朝代:宋

(1106—1162)宋建宁崇安人,字仁仲,号五峰。胡安国子。幼师杨时、侯仲良,而卒传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下二十余年,张栻师事之。高宗绍兴中,以荫补官,不调。秦桧死,被召,以疾辞。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 
猜你喜欢

次韵子瞻与苏世美同年夜饮

晚岁事游宦,相从未尝足。

羡君四海皆兄弟,栈中直木不容曲。

临安老令况同科,相逢岂厌樽中醁。

潦倒谁怜涧底松,岁寒尚有霜前竹。

闻道渠家八丈夫,它日归耕免幽独。

(0)

燕贡士

泮水生芹藻,干旄在浚城。

桑鸮同变响,苹鹿共和鸣。

秋晚槐先堕,霜多桂向荣。

清尊助劝驾,急管发欢声。

勇锐青衿士,淹通白发生。

芬芳杂兰菊,变化等鹍鲸。

去日衣冠盛,归时里巷惊。

坐中词赋客,愧尔一经明。

(0)

次韵子瞻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

走马红尘合,开怀野寺存。

南山抱村转,渭水带沙浑。

亭峻朱栏绕,堂虚白佛尊。

烦襟喜修竹,倦马乐芳荪。

白氎柔随手,清泉满照盆。

尘颜洗濯净,髀肉再三扪。

馈食青蔬软,流匙细粟翻。

老僧勿施敬,对客说山门。

(0)

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其二

南窜逢公弄水亭,北归留我阖闾城。

壮年不见日千里,馀论犹惊敌万兵。

简册何人知造膝,边防触处竦先声。

伤心系舸城东地,目断安知有死生。

(0)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一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

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

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

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0)

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其三

浊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

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

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