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窜逢公弄水亭,北归留我阖闾城。
壮年不见日千里,馀论犹惊敌万兵。
简册何人知造膝,边防触处竦先声。
伤心系舸城东地,目断安知有死生。
南窜逢公弄水亭,北归留我阖闾城。
壮年不见日千里,馀论犹惊敌万兵。
简册何人知造膝,边防触处竦先声。
伤心系舸城东地,目断安知有死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悼念滕达道龙图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人通过回忆与滕公的交往,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才华的敬仰。
首句“南窜逢公弄水亭”描绘了诗人与滕公在南方相遇的情景,可能是在一个水边的亭子中,显示出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接着,“北归留我阖闾城”暗示滕公曾挽留他在吴都(阖闾城,今苏州)逗留,体现了滕公的热情好客和对诗人的深情厚谊。
“壮年不见日千里,馀论犹惊敌万兵”两句,诗人感慨壮年时光匆匆流逝,而滕公的智谋和见识如同日行千里,令人惊叹,即使是他的言论也能震慑敌军,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简册何人知造膝,边防触处竦先声”进一步赞扬滕公的智慧和影响力,他的建议常常直达决策者,边防之事因他而声名远播,令人敬畏。
最后,“伤心系舸城东地,目断安知有死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想象自己在城东之地目送滕公离去,生死未卜,充满了哀伤和对故人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滕公的回忆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品才学的敬仰。
采舟兮涣涣,风将起兮无岸。
渚花兮白红,若有人兮为粲。
相我乐兮未殚,时几何兮日旰。
极浦兮水深,下有兮龙吟。
洞箫作兮波浪涌,送将归兮于南。
谅佳人兮未远,令我思兮何心。
飔风兮吹人,层波兮粼粼。
掇芳草兮寄远,与我期兮阳春。
春草秋更绿,能得几时好?
人生非金石,坐愁红颜老。
振衣千仞冈,木落雁飞早。
无营地转幽,逐动自纷扰。
时哉不我与,全身以为宝。
不是傲当时,用拙存吾道。
昨日之酒月满楼,今日之酒月满舟。
三十度月月圆缺,期君看月丹山头。
君携月色钱唐去,我有浊酒谁为酬。
功名一纸政复尔,岁月两鬓归来休。
柳桥久负秋夜笛,花鬟老忆春风喉。
鹏云正高眼历历,鲲海未运天悠悠。
雄鸡一声骑当发,男儿顶上簪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