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锥无地百弓宽,万事须分两眼观。
仙子楼居凌倒景,野人卉服耐奇寒。
金钗玉斝春帷满,黄卷青灯晓漏残。
兴废荣枯手翻覆,几家能遣子孙安。
一锥无地百弓宽,万事须分两眼观。
仙子楼居凌倒景,野人卉服耐奇寒。
金钗玉斝春帷满,黄卷青灯晓漏残。
兴废荣枯手翻覆,几家能遣子孙安。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其六)》。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一锥无地百弓宽,万事须分两眼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世界时的心态。"一锥无地"指的是无法插入的一种强烈愿望,而"百弓宽"则象征着广阔的空间和包容性。"万事须分两眼观"意味着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有辩证的看法,不能偏听偏信。
"仙子楼居凌倒景,野人卉服耐奇寒。"
这里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仙子楼居"给人以神秘和高洁之感,而"野人卉服耐奇寒"则表现了对自然界的顺应与适应。
"金钗玉斝春帷满,黄卷青灯晓漏残。"
这两句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气息。"金钗玉斝春帷满"描绘了一种富贵而华丽的室内景象,而"黄卷青灯晓漏残"则是书房中静谧的读书氛围。
"兴废荣枯手翻覆,几家能遣子孙安。"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历史兴衰、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于后代能够平安所寄予的希望和祝愿。
这首诗通过其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的情怀。
长夜已难晨,千秋痛二人。
文翁辞化蜀,孟母罢迁邻。
镜掩泉台月,毡凋黉舍春。
藏经空似昔,遗挂宛如新。
蒿唱从兹就,莪篇遂不陈。
高门容驷入,孝里见麋驯。
北阙还堪恋,南陔竟莫循。
馀荣与潜德,并可慰沾巾。
东风吹花驻芳甸,都门此日开郊宴。
车马争来四岸闻,冠裳自结倾城饯。
借问饯者云是谁,为儒十载方为医。
逃名未得潜庐岳,授诀应曾饮上池。
少年宠食王官禄,白首归田叹知足。
磬折非辞彭泽腰,倦飞欲振祁奚䠱。
由来出处本难同,佩玉镮金仕已雄。
君不见男儿读书破万卷,至今落落犹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