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桥花下酒,送子返柴居。
为别清秋暮,相思章水馀。
尘驱惭驷马,道远望双鱼。
何处询流寓,匡山欲著书。
六桥花下酒,送子返柴居。
为别清秋暮,相思章水馀。
尘驱惭驷马,道远望双鱼。
何处询流寓,匡山欲著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答张聚之惠问》。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六桥花下酒”,以六桥的美景和饮酒的场景,营造出离别前的温馨氛围。接着“送子返柴居”点明了离别的事实,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为别清秋暮”描绘了离别的季节与时间,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随后,“相思章水馀”则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后两句“尘驱惭驷马,道远望双鱼”,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驷马”形容友人的离去,以“双鱼”象征书信,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友人书信的期待。最后,“何处询流寓,匡山欲著书”,诗人询问友人的行踪,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心,并透露出自己可能在匡山著书的打算,暗示了对文学创作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文学素养。
玉锁宫扉三十六,谁识连昌满宫竹。
内苑寒梅欲放春,龙池水暖鸳鸯浴。
宣和殿后新雨晴,两鹊飞来向东鸣。
当时妙手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
长安老人眼曾见,万岁山头翠华转。
恨臣不及宣政初,痛哭天涯观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