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暗山前路,柔桑宛宛垂。
稻秧分陇后,蚕茧下山时。
白日缫车急,中宵织妇悲。
老年官赋了,不长一絇丝。
绿暗山前路,柔桑宛宛垂。
稻秧分陇后,蚕茧下山时。
白日缫车急,中宵织妇悲。
老年官赋了,不长一絇丝。
这首宋朝诗人刘一止的《绿暗山前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事繁忙的景象和农民劳作的艰辛。
首句“绿暗山前路”,以“绿暗”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山间小路被茂密的绿色植被覆盖的情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接着,“柔桑宛宛垂”一句,将视线转向了山前的桑树,柔嫩的桑叶随风轻轻摇曳,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随后,“稻秧分陇后,蚕茧下山时”两句,将视角转向农田与养蚕,稻田里稻秧生长旺盛,一片绿意盎然;而蚕茧的收获,则标志着春耕春种的一个阶段结束,预示着新的开始。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变化,也体现了农民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
“白日缫车急,中宵织妇悲”则进一步深入到农事的具体细节中。白日里,农民们忙碌于缫丝,时间紧迫,可见其辛勤劳作的场景;夜晚,织妇仍在灯下纺织,夜深人静之时,她们的哀愁与疲惫溢于言表。这两句通过对比白日与夜晚的劳作情景,凸显了农民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最后,“老年官赋了,不长一絇丝”一句,表达了对农民年老仍需承担沉重赋税的同情与感慨。这句话点明了农民在辛勤劳动之余,还要面对官府赋税的压力,生活负担之重可见一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事的繁忙与农民的辛劳,同时也流露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同情。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去年已向爆声残,晓气絪緼雨不寒。
玉佩想闻趋桂殿,彩衣遥祝献椒盘。
千龄这运方更始,一统王春正履端。
不与时光共流转,此心那更觅人安。
灵台净含光,虚室自生白。
缥缈沉水香,瓦篆青幂幂。
何用金狻猊,浮动罗绮席。
缁黄手秉持,儿女衣篝僻。
一从胡尘涨,岱华腥膻隔。
君臣若际会,至治发明德。
普熏遍十方,氤氲本埏埴。
何人学孔祷,鼻观久已塞。
云汉吁嗟堕杳冥,德音雷动走群灵。
天心逢契牺牲祷,田畯先闻黍稷馨。
帘卷西山增爽气,水通南涧漫平汀。
一篇可嗣东坡记,北榭今成喜雨亭。
天公知我亦顽冥,不许山川借宠灵。
何事民谣为膏泽,只因君德荐明馨。
楩楠未厌云迷谷,鸥鹭初便水满汀。
试揽秋光澄北榭,千峰争翠岌岩亭。
寒食清明节令佳,禁烟遗俗渺天涯。
清醇只向丹田暖,料峭犹烦翠幕遮。
长短骤看森雨笋,高低难觅旋风花。
小斋寂寂谁为伴,水底初闻两部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