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花驻芳甸,都门此日开郊宴。
车马争来四岸闻,冠裳自结倾城饯。
借问饯者云是谁,为儒十载方为医。
逃名未得潜庐岳,授诀应曾饮上池。
少年宠食王官禄,白首归田叹知足。
磬折非辞彭泽腰,倦飞欲振祁奚䠱。
由来出处本难同,佩玉镮金仕已雄。
君不见男儿读书破万卷,至今落落犹泥中。
东风吹花驻芳甸,都门此日开郊宴。
车马争来四岸闻,冠裳自结倾城饯。
借问饯者云是谁,为儒十载方为医。
逃名未得潜庐岳,授诀应曾饮上池。
少年宠食王官禄,白首归田叹知足。
磬折非辞彭泽腰,倦飞欲振祁奚䠱。
由来出处本难同,佩玉镮金仕已雄。
君不见男儿读书破万卷,至今落落犹泥中。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人生选择的感慨。首句“东风吹花驻芳甸”以春风拂过花海,花儿仿佛被留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接着,“都门此日开郊宴”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都门即京城之门,郊宴则暗示了在城外举行的欢送宴会。
“车马争来四岸闻,冠裳自结倾城饯”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送别场面的热闹与隆重,车马声喧,冠裳华服,整个城市似乎都参与了这场盛大的饯行。接下来的“借问饯者云是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被送别的人物——一位名为陈通政的医生。
诗人通过“逃名未得潜庐岳,授诀应曾饮上池”两句,赞美了陈通政虽未能隐居山林逃避名利,却在医学领域有所成就,传授医术,饮过上好的泉水,暗示其生活态度和追求。接着,“少年宠食王官禄,白首归田叹知足”表达了陈通政年轻时享受官场荣华,到老时回归田园,感叹知足的人生观。
“磬折非辞彭泽腰,倦飞欲振祁奚䠱”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陈通政并非辞官归隐,而是出于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道路。最后,“由来出处本难同,佩玉镮金仕已雄”强调了每个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但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成就。
最后一句“君不见男儿读书破万卷,至今落落犹泥中”以反问的形式,提醒人们即使饱读诗书,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境,暗含对陈通政归隐田园选择的理解和赞赏。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独特人生轨迹的敬佩之情。
清溪涤炎威,披襟坐危石。
好风吹我衣,荷香度深碧。
目送归山云,冉冉越高壁。
聊舒离俗情,淡尔出尘迹。
松泉伴幽栖,苔径谁通屐。
稚子戏膝旁,天机随所适。
瑶琴设不弹,知音世难觌。
道书不去手,冥心唯自绎。
归来一局棋,山月挂檐隙。
美玉耻自炫,湮没岂初心。
同气不相求,吾道将中沈。
所贵忘势分,亦在真知音。
大名久自擅,诗酒偕登临。
遂令枯寂士,声誉驰古今。
此意良独厚,世罕测其深。
至今平山上,谁复能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