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澄清波,水清石见底。
披襟绝俗营,垂纶兼洗耳。
此中滋味佳,不为得鱼喜。
渔子操轻舟,截纲横江汜。
渔利非娱情,风波有时起。
何如守一竿,心境淡如水。
淮阴终此身,宁悲儿女子。
江水澄清波,水清石见底。
披襟绝俗营,垂纶兼洗耳。
此中滋味佳,不为得鱼喜。
渔子操轻舟,截纲横江汜。
渔利非娱情,风波有时起。
何如守一竿,心境淡如水。
淮阴终此身,宁悲儿女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通过垂钓这一日常活动,诗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江水澄清波,水清石见底”以清澈的江水开篇,暗示了环境的纯净与宁静,同时也预示着内心的澄明。接着,“披襟绝俗营,垂纶兼洗耳”两句,诗人以自身形象入画,披开衣襟,远离尘世的纷扰,通过垂钓和倾听自然的声音,寻求心灵的净化与解脱。
“此中滋味佳,不为得鱼喜”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不再为物质的收获而欣喜,而是享受过程本身带来的宁静与满足。接下来,“渔子操轻舟,截纲横江汜”描绘了渔人驾舟于江面,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与诗人追求的超然境界相呼应。
“渔利非娱情,风波有时起”表明了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也难免会有波折与挑战,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对这些起伏,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最后,“何如守一竿,心境淡如水”强调了持守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如同江水一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自我,不受干扰。
“淮阴终此身,宁悲儿女子”则是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感慨,表达了宁愿坚守内心的世界,也不愿为了世俗的名利而牺牲自我,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垂钓这一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实践,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深刻思考。
君家大令书盈纸,笔势翩翩趣多媚。
虽云沓拖如少年,岂至拘挛同饿隶。
会稽七子五知名,此公风概尤超诣。
太极琁题犹重书,一时凛凛标英气。
半袖精裓众争求,数幅新裙世犹贵。
当时亲遇得已难,况复传今仅千岁。
龙珠归浦剑还津,此帖君藏真得地。
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硬黄响拓若传吾,完璧摹刊愿垂世。
春波涨酦醅,绿净疑染黛。
神女昔江皋,玩珠仍解佩。
沙光射目明,浪影摇风碎。
乐哉今日游,放溜舞滂湃。
华觞挹空阔,叠鼓助击汰。
仰视白铜堤,岑楼飞綵绘。
游女凭危栏,纷若五家队。
真想谢窘拘,意有千里快。
远岸指烟蓝,飞流罗水硙。
尚想竞渡时,千船唱何在。
道人有奇骨,野鹤在鸡群。
十年江北南,高踪等浮云。
朅来□国生,纷埃涴衣裙。
西山绕漳水,玉涧连石门。
中有唐朝寺,禅诵度朝昏。
正当袖手去,坐对柏子焚。
君看市朝间,冻蚁环磨轮。
何当作高笑,视世一虻蚊。
吏道如棼丝,坐觉意味少。
我岂无一箪,当食自不饱。
邂逅崔子真,霜林挺孤筱。
十日九闭门,想见独倾倒。
悠悠四十年,识君恨不早。
晤言曾几何,告别惊草草。
昨枉湖上作,盛赞池亭好。
平生邢子才,投分纻与缟。
政当乐濠鱼,定不惊鸥鸟。
解榻念君来,此意不待晓。
似闻百花洲,一雨净如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