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娥泪染湘筠紫。洞庭波冷金风起。梦断九疑云。
箫韶声不闻。依依江上柳。也觉惊秋瘦。
木落夜猿啼。天空星欲稀。
湘娥泪染湘筠紫。洞庭波冷金风起。梦断九疑云。
箫韶声不闻。依依江上柳。也觉惊秋瘦。
木落夜猿啼。天空星欲稀。
这首《菩萨蛮》由清代诗人屈蕙纕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江边的秋景与情感。
首句“湘娥泪染湘筠紫”以湘江女神湘娥的眼泪渲染出一种哀愁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接着,“洞庭波冷金风起”一句,通过洞庭湖的波涛和秋风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凄凉感,金色的秋风吹过,带来了一丝寒意。
“梦断九疑云”则暗示了主人公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断裂,九疑山的云雾象征着遥远的记忆或幻想,梦醒后,现实的残酷与美好梦境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箫韶声不闻”一句,借古代传说中的音乐——箫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寻,但现实却是寂静无声,凸显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依依江上柳,也觉惊秋瘦”中,江边的柳树在秋风中显得格外瘦弱,仿佛也在为季节的更迭而感到忧伤,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共鸣。
最后,“木落夜猿啼,天空星欲稀”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落叶满地,猿猴哀鸣,星空逐渐稀疏,营造出一种深沉、寂寥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厓。
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