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
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
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
万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
无战是天心,天心同覆载。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
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
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
万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
无战是天心,天心同覆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返程之景。开篇“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表明高级官员的仪仗队伍已经整装待发,都护(即监军使者)的旌旗在空中飘扬,宣示着他们的荣耀和权威。接着“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则描绘了边疆民族对中央王朝的归顺之景象,其中“杂虏”泛指边境各族,“诸胡”特指北方游牧民族,他们都来到王朝朝贡,以示臣服。
第三句“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通过军乐声响起的场景,传达了军队行进的情形。这里的“鸣笳”是古代用以警戒或号令的乐器,“瀚海曲”则暗示边疆之广阔,而“按节阳关外”则表现出军队严整有序地通过边关。
下片“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景物转换至黄昏时分,夕阳沉落于河流的发源处,那些边塞之上的高山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寂静。最后,“万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则描绘出天地间充满了和平与安宁的气象,其中“万方”指代广袤的世界,而“氛祲息”则形容四周和谐之意。
结尾两句“无战是天心,天心同覆载”,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和平景象。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赞美皇上的英明与统治下的太平盛世,认为没有战争的状态正是上天所愿,也体现了皇帝对百姓的普遍关怀。
整首诗采用典型的中国古典文学手法,以严谨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展现出边塞归服、军队行进以及和平盛世的壮丽画面。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政治与战争之外的和谐气氛融入诗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描绘着古代边疆生活的诗意图画之中。
不逐城东游侠儿,隐囊纱帽坐弹棋。
蜀中夫子时开卦,洛下书生解咏诗。
药阑花径衡门里,时复据梧聊隐几。
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
故园高枕度三春,永日垂帷绝四邻。
自想蔡邕今已老,更将书籍与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