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蒙尘朔漠行,杜鹃哭破旧冤声。
金杯暂饮胡瓶酒,玉铉谁调御鼎羹。
故国夜长天正晦,离宫春尽草初生。
小臣有誓曾铭骨,不到神州不太平。
一旦蒙尘朔漠行,杜鹃哭破旧冤声。
金杯暂饮胡瓶酒,玉铉谁调御鼎羹。
故国夜长天正晦,离宫春尽草初生。
小臣有誓曾铭骨,不到神州不太平。
这首诗《一旦》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描绘边疆征战与国家衰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一旦蒙尘朔漠行,杜鹃哭破旧冤声”,开篇即以“朔漠”点明边疆战场的背景,用“蒙尘”形容战事的残酷,杜鹃啼鸣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悲痛与冤屈,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
颔联“金杯暂饮胡瓶酒,玉铉谁调御鼎羹”,转而描写战后场景,金杯与胡瓶酒代表奢华与享受,但无人调制御鼎羹则暗示了国家的衰败与混乱,对比鲜明,凸显了战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颈联“故国夜长天正晦,离宫春尽草初生”,进一步描绘了国家衰败后的景象,夜晚漫长,天空昏暗,象征着国家的衰落与黑暗;离宫春尽,草木初生,虽有生机,却也映衬出国家的荒凉与凋敝。
尾联“小臣有誓曾铭骨,不到神州不太平”,诗人以“小臣”的身份自谦,表达了自己的誓言与决心,即使身处乱世,也要为国家的安宁与统一奋斗到底,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整体而言,《一旦》一诗通过对边疆征战与国家衰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怀念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出宰男邦过冉求,潦江木落四番秋。
主恩父母朝天去,失哺婴孩伏地留。
一片丹心深国虑,数茎白发为民愁。
邑人共绘生祠像,不戴貂蝉官未休。
呦呦鸣鹿群,适意在林薮。
泉甘草丰茂,多力故能走。
一朝触祸机,竟死谁人手。
割鲜登鼎俎,刺血置杯酒。
犄角未易弃,煮胶方术有。
汲江为浸渍,七日去粗垢。
大候三伏时,煎熬必罂缶。
色作琥珀红,坚重如琼玖。
补阳遂强骨,轻健还堪久。
杀身虽可怜,仁实存身后。
功能利生人,死且垂不朽。
悠悠肉食辈,亦愧此鹿否。
溪雾昼又收,山村夜初晦。
饥禽来往飞,远树清红碎。
原上楚牛童,屋头吴妇碓。
鸡肥酒已熟,野老邀同辈。
香草叶常碧,本生岩涧边。
佳人昔所爱,移植堂阶前。
自吴北归梁,复以盆盎迁。
佳人路中死,此草未忍捐。
与我日憔悴,根不通下泉。
勤勤为浇沃,稍见萌颖鲜。
终当置坟侧,长茂松柏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