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乘紫诏,归路指通津。
鼓棹烟波暖,还京雨露新。
趋朝丹禁晓,耸辔九衢春。
自愧湮沈者,随轩未有因。
羡君乘紫诏,归路指通津。
鼓棹烟波暖,还京雨露新。
趋朝丹禁晓,耸辔九衢春。
自愧湮沈者,随轩未有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返回京城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权势和荣耀的向往。"羡君乘紫诏"表明诗人对于阎侍御能得到皇帝的命令而归来感到赞赏和羡慕。"归路指通津"则是说阎侍御回程之路被指引得很顺畅,到达了连接两岸的渡口。
接下来的"鼓棹烟波暖,还京雨露新"描绘了一幅春日里乘船归来时的情景。鼓棹即是划船的声音,伴随着温暖的烟波和及时降临的甘霖,使得整个归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趋朝丹禁晓,耸辔九衢春"则写出了早晨进宫上班的情形。阎侍御在清晨即赶赴朝堂,而他的马车行驶于京城的街道之中,恰好是春日里繁华街市的景象。
最后两句"自愧湮沈者,随轩未有因"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跟随阎侍御一同荣耀的感慨。"自愧"意味着自我谦卑,而"湮沈者"则是指无法显露头角的人,比喻诗人的处境。而"随轩未有因"强调了诗人至今仍未能找到跟随权贵的机会,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荣耀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阎侍御归来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切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某种不甘寂寞的情感。
关外秋雨稀,扈从利行李。
地寒无宿麦,不雨实可矣。
关内秋雨沾,穫罢兴锄始。
报称滋麦田,然疑未信此。
今来历历看,绿塍连迤逦。
传闻果弗诬,宁不为农喜。
去岁秋逢旱,赤地夏如彼。
转旋赖天佑,即此未敢拟。
芃芃惬近观,含含预遥揣。
丰收敢易言,三白知何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