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烛幽僧起,松房枕席清。
夜中初日出,天半一峰明。
性定钟无尽,心虚雪有声。
纱窗见百里,岭上有人耕。
把烛幽僧起,松房枕席清。
夜中初日出,天半一峰明。
性定钟无尽,心虚雪有声。
纱窗见百里,岭上有人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庐山僧舍住宿,被烛光唤醒,感受到松木房中的宁静与清凉。他欣赏到夜色中初升的太阳,以及天边明亮的山峰,展现出清晨的壮丽景色。诗中通过“性定钟无尽”表达了僧侣内心的平静和禅定,而“心虚雪有声”则以雪落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最后,透过纱窗远眺,诗人看到百里之外的山岭上有人在劳作,增添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庐山的日出景象,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富有禅意和生活情趣。
一缕柔丝漾。被东风、烟拖雨曳,锁成万丈。
转绿回黄匀染就,垂遍三春陌上。
更谱得、新翻花样。
线脚分明浮水面,只鸳鸯、绣出从人仿。
日色映,紫丝障。深闺莫倚楼头望。
记长条同心曾绾,几时重放。
金线年年辛苦压,只是这般情况。
渐散作、吴绵飘荡。
待得穿针时节近,早乱丝、憔悴添惆怅。
系不住,青春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