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柔丝漾。被东风、烟拖雨曳,锁成万丈。
转绿回黄匀染就,垂遍三春陌上。
更谱得、新翻花样。
线脚分明浮水面,只鸳鸯、绣出从人仿。
日色映,紫丝障。深闺莫倚楼头望。
记长条同心曾绾,几时重放。
金线年年辛苦压,只是这般情况。
渐散作、吴绵飘荡。
待得穿针时节近,早乱丝、憔悴添惆怅。
系不住,青春鞅。
一缕柔丝漾。被东风、烟拖雨曳,锁成万丈。
转绿回黄匀染就,垂遍三春陌上。
更谱得、新翻花样。
线脚分明浮水面,只鸳鸯、绣出从人仿。
日色映,紫丝障。深闺莫倚楼头望。
记长条同心曾绾,几时重放。
金线年年辛苦压,只是这般情况。
渐散作、吴绵飘荡。
待得穿针时节近,早乱丝、憔悴添惆怅。
系不住,青春鞅。
这首《金缕曲·柳线》由清代词人钱湘所作,描绘了柳线在春风中的生动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描写。
词中以“一缕柔丝漾”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柳线轻盈飘逸的姿态,仿佛是被东风轻轻牵引,烟雾缭绕,细雨缠绵,最终锁成了万丈长的柳线,铺满了整个春天的田野。接下来,“转绿回黄匀染就,垂遍三春陌上”,进一步展现了柳线随季节变换的颜色,从嫩绿到深黄,均匀地覆盖了整个春天的大地。
“更谱得、新翻花样。线脚分明浮水面,只鸳鸯、绣出从人仿。”这里不仅赞美了柳线的美丽,还巧妙地将之比作鸳鸯绣品,暗示了柳线的精致与独特。日光映照下,紫丝屏障般的柳线更加耀眼,让人不禁想起深闺女子在楼头远眺的情景。
“记长条同心曾绾,几时重放。”这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再次相遇的期待。金线的辛劳编织,只为呈现这样的景象,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柳线逐渐散落,如同吴绵般飘荡。
最后,“待得穿针时节近,早乱丝、憔悴添惆怅。系不住,青春鞅。”词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易逝的无奈。尽管柳线无法留住时间的脚步,但人们仍然期待着穿针引线的时节,希望能在这短暂的时光中找到一丝安慰。
整首词通过对柳线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