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想澄清,歊暑不敢毒。
以兹寿慈母,吾鼎愧半菽。
恨我如宛童,失此百围木。
豁然心光动,千里尚相烛。
始作想澄清,歊暑不敢毒。
以兹寿慈母,吾鼎愧半菽。
恨我如宛童,失此百围木。
豁然心光动,千里尚相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所作,名为《送刘文潜司业江西漕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母爱的感激。
"始作想澄清,歊暑不敢毒。" 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心志比作初夏时节想要变得清凉,但又不忍让烈日炎热伤害到自己,这是诗人表达内心的纯洁与自持之意。
"以兹寿慈母,吾鼎愧半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沉的孝思,"兹寿"指的是长寿,而"慈母"则是对母亲的亲切称呼。"吾鼎愧半菽"中的"鼎"可能暗喻家宅,"半菽"意味着微薄的供奉,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感到自己的报答远远不够。
"恨我如宛童,失此百围木。" 这两句中的"宛童"原指古代楚国宛城旁的一种小树,这里比喻诗人自己;"失此百围木"则是用古代以圆周尺寸衡量树木的方式,比喻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大材大木。整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责与遗憾之情。
"豁然心光动,千里尚相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豁然开朗,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厚思念。"心光"指的是内心的光明与安宁,"相烛"则是形容彼此之间情感的温暖和亮光,即使相隔千里也依旧如灯火般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家国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稚川真长生,少从郑公游。
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
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
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鹠。
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
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
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
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
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
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
君方卒功名,一泛范蠡舟。
我亦沾霈渥,渐解钟仪囚。
宁须张子房,万户自择留。
犹胜嵇叔夜,孤愤甘长幽。
南窗可寄傲,北山早归耰。
此语君勿疑,老彭跨商周。
髯尹超然定逸群,南游端为访云门。
谪仙归侍玉皇案,老鹤来乘刺史轓。
已觉簿书哀老子,故知笾豆有司存。
年来齿颊生荆棘,习气因君又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