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八》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八》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黄花冒甘谷,灵根固深长。

廖井窖丹砂,红泉涌寻常。

二女戏口鼻,松膏以为粮。

闻此不能寐,起坐夜未央。

(0)
翻译
菊花盛开在甘谷间,根深叶茂显神奇。
廖井中藏着丹砂,红色泉水常涌出。
两位仙女玩笑嬉戏,以松脂为食充饥。
听到此事无法入眠,起身独坐直到深夜。
注释
黄花:菊花。
冒:盛开。
甘谷:地名,可能指有甘甜谷物的地方。
灵根:指神奇的植物根部。
固:坚固。
深长:深厚且长久。
廖井:偏僻的小井。
窖:藏匿。
丹砂:矿物名,古人认为有药用价值。
红泉:红色的泉水。
涌:涌出。
二女:两位仙女。
戏:嬉戏。
口鼻:比喻玩耍或游戏。
松膏:松脂,古代可用作燃料和药膏。
以为:作为。
粮:食物。
闻:听到。
此:这件事。
不能寐:无法入睡。
起坐:起身坐下。
夜未央:夜晚还未过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和陶读《山海经》。从内容来看,诗人在夜晚读到《山海经》中关于黄金出自深谷、灵泉流淌的描述,不禁兴起豪情,无法入睡。这反映了苏轼对自然之美与神奇传说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诗中的“黄花冒甘谷”描绘了一幅黄金如花朵般从深山峡谷中生长出来的壮丽景象。"灵根固深长"则强调了这种自然之物与大地之间不解之缘,似乎有着神秘而坚不可摧的生命力。

“廖井窖丹砂”一句,通过对矿井和红色砂石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奇特景象的神秘感。而"红泉涌寻常"则让人联想到一种既普通又不凡的自然现象,即便是寻常之物,却有着超乎寻常的质地。

接下来的“二女戏口鼻”和“松膏以为粮”两句,通过对神话中人物或仙境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山海经》中奇异世界的一种憧憬之情。这些描述既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也让读者感到一种超脱现实的美妙。

最后,“闻此不能寐,起坐夜未央”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阅读后受到的深刻影响和激动,不禁在夜里坐起来,无法平复心情。这不仅是对《山海经》这一奇书的赞赏,也反映出苏轼个人的文学追求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漫兴三首·其三

吾闻唐虞时,明目达四聪。

如何后来世,自作瞆与矇。

致令天下情,默默不得通。

抚卷三叹息,飒飒来天风。

(0)

兖城西郊晚眺

鳞飙凉雨净山阿,天迥川原万象罗。

翠拥龟蒙连岱岳,碧摇洸济入淮河。

不堪客里三秋暮,况复云边一雁过。

极目西郊归路晚,马蹄行遍夕阳多。

(0)

夜宿故人李暹隐士家

路入尊贤里,因留处士家。

春缸开玉液,石鼎沸云芽。

老去情逾好,诗成兴转赊。

挑灯坐忘倦,不觉月西斜。

(0)

汴州闻角

笛声不似角声悲,旧曲新腔世罕知。

正是离人愁听处,汴州楼上夜深吹。

(0)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寻君今日偶乘閒,君向南庄久未还。

策马欲归仍驻马,雪晴贪看隔溪山。

(0)

班媫妤二首·其二

玉阶华露滋,金辇来踪绝。

凉吹拂罗帏,飞萤自明灭。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