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恻恻风尘迥,千里迢迢世路倾。
但比深圜铭上帝,肯教之死负平生。
乡思漂泊天涯杳,音信空闻寒雁声。
不是君王违谏诤,孤臣未有动天诚。
寸心恻恻风尘迥,千里迢迢世路倾。
但比深圜铭上帝,肯教之死负平生。
乡思漂泊天涯杳,音信空闻寒雁声。
不是君王违谏诤,孤臣未有动天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所作的《秋日遣怀(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对时局的忧虑。首联“寸心恻恻风尘迥,千里迢迢世路倾”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世界和复杂人情的孤独与无奈。接着,“但比深圜铭上帝,肯教之死负平生”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信仰的坚定与对生命的尊重,即使面对死亡,也愿不负平生所学。
颔联“乡思漂泊天涯杳,音信空闻寒雁声”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通过寒雁的哀鸣,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尾联“不是君王违谏诤,孤臣未有动天诚”则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对自身正直品格的坚守,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忘初心,不改其志。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以及对理想与道德的坚持。
去质贪华,还淳复古,本源浊以徐清。
卑谦处厚,能弊不新成。
知足无荣无辱,彝然御、非躁非轻。
还知否,存亡得失,进退若亏盈。
如斯全可道,心中出屑,眼里抽钉。
瞳*奕羽,虚谷旷然明。
三气氤氲密降,纯阳焕、形释心凝。
归来处,风恬浪净,明月照寰瀛。
静室颐神,宁心默运,内观一点真阳。
洞虚豁朗,焕焕透明堂。
照见虚空法界,先天地、独立无双。
三光秀,圆明实相,浩劫应时长。
回头谁问己,眼前顼著,不用思量。
自然契道,物我两俱忘。
唯有清风皓月,通神化、无极之光。
升玄路,混元一*,拍塞遍诸方。
祖道无修,真常妙用,悟来表里相通。
灵光现处,照见杳冥中。
晃耀清虚浩大,无遮障、拍塞冲融。
希夷甫,从来面目,返本复归空。
真空。
明皎洁,唯然旷大,难测难穷。
一天吾道,寂湛出凡笼。
妙化方生正祖,通元首、返本归宗。
超三界,移神脱壳,物外显阳踪。
海角天涯,寻朋访友,悄无一个知音。
*争人我,财色利名侵。
闻说邪淫妄语,拼身命、一向钻寻。
真常教,余言直劝,返报怨还深。
休休宁奈也,澄清默运,摄养真心。
混元一*,升降定浮沉。
迤逦收归宝鼎,纯阳就、点铁成金。
通玄妙,群魔消散,方显鬼神钦。
太极精微,天真郁秀,混元溢目无涯。
玄珠升降,辉耀迸光砂。
聚入壶中托化,归真正、不染嚣华。
回头省,清虚妙体,返照秀灵芽。
汞铅凝渐结,纯阳丹就,永劫无差。
一瓢春酝,三尺斩妖邪。
信步纵横自在,龟鹤引、深入烟霞。
逍遥处,长春洞里,时复玩仙葩。
迅速韶光,俄然过了,算来刚甚劬劳。
红颜衰朽,绿鬓渐疏焦。
由自争名竞利,全不念、生死难逃。
轮回处,似环蝼蚁,来往几千遭。
君还心省悟,明通周象,拨易穷爻。
地天通泰,离坎自相交。
阴返阳生运化,纯精粹、清*冲霄。
胎光现,神风绰约,飞步玩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