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川真长生,少从郑公游。
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
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
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鹠。
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
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
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
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
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
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
君方卒功名,一泛范蠡舟。
我亦沾霈渥,渐解钟仪囚。
宁须张子房,万户自择留。
犹胜嵇叔夜,孤愤甘长幽。
南窗可寄傲,北山早归耰。
此语君勿疑,老彭跨商周。
稚川真长生,少从郑公游。
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
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
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鹠。
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
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
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
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
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
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
君方卒功名,一泛范蠡舟。
我亦沾霈渥,渐解钟仪囚。
宁须张子房,万户自择留。
犹胜嵇叔夜,孤愤甘长幽。
南窗可寄傲,北山早归耰。
此语君勿疑,老彭跨商周。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整体风格以豪放著称,语言流畅,意境开阔。
首句“稚川真长生,少从郑公游”表达了诗人自小便跟随郑公学习成长的情形,这里的“稚川”指的是年轻时的自己,而“郑公”则是他的老师或引路人。紧接着,“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显示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理解,表明如果不是因为特殊情况(“孝章偶不死”),他本会为了朋友的忧愁而担忧。
中间几句“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放。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鹠。”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追求,以及他对生命中简单乐趣的珍视。
后半部分“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享天地之大、自然之美的心愿,并且在生活中保持乐观,不为琐事所扰。
最后,“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则是诗人对未来某个时刻能与朋友一同返回自然之境的憧憬,以及对大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
整个诗作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