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心榆荚不知秋,初把铜山一一搜。
共出红炉添火热,散行尘世学泉流。
金边界得天应裂,宝字排成鬼亦愁。
莫讶远方金铸面,贵人偏肯破颜求。
藕心榆荚不知秋,初把铜山一一搜。
共出红炉添火热,散行尘世学泉流。
金边界得天应裂,宝字排成鬼亦愁。
莫讶远方金铸面,贵人偏肯破颜求。
这首诗以“钱”为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金钱的复杂情感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句“藕心榆荚不知秋,初把铜山一一搜”,以“藕心榆荚”比喻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如同秋天里寻找果实的鸟儿,不辞辛劳地在“铜山”——象征财富的地方,搜寻着每一枚硬币。这里,“铜山”不仅指实际的矿山或货币,也暗喻了人们心中的欲望之山,表达了对金钱无尽追求的寓意。
接着,“共出红炉添火热,散行尘世学泉流”,进一步描绘了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金钱如同从红炉中取出的热铁,既可用来加热生活,增添温暖,也能在尘世间如泉水般流淌,滋养万物。这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金钱既能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金边界得天应裂,宝字排成鬼亦愁”,则将金钱的影响力推向极致。这里的“金边界”可能指的是货币的流通范围或价值边界,当金钱的力量达到极致时,似乎连自然法则都为之动摇。“宝字排成鬼亦愁”则形象地表现了金钱的威力,即使鬼神也会为之感到畏惧。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金钱在社会中的绝对权威与影响力。
最后,“莫讶远方金铸面,贵人偏肯破颜求”,点明了金钱与权力、地位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句话暗示,在金钱面前,即便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也难以抵挡其诱惑,愿意放下尊严去追求。这不仅是对人性弱点的一种讽刺,也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钱的多角度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揭示了金钱背后的社会现象与人性的复杂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化原坊里尚黉堂,闻道苏仙有奉尝。
想见当年行乐处,牙旗铁马照金章。
滥登清显遇公朝,岂有才谋可致尧。
拙守自惭成木强,宦游谁叹仅蓬飘。
醉来多谢提壶劝,归去宁烦杜宇招。
好乐当年开口笑,此心无事愧重霄。
一品山前识,迢迢三十春。
多惭画戟里,重见白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