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山前识,迢迢三十春。
多惭画戟里,重见白云人。
一品山前识,迢迢三十春。
多惭画戟里,重见白云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送僧文光》中的片段。诗人以"一品山前识"起笔,回忆与僧人文光在名山之前初次相识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迢迢三十春"则强调了时间的流转,三十年的光阴已经过去,暗示了岁月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
接下来的"多惭画戟里","画戟"通常象征着官场或权力,诗人在这里表达出对自己在仕途上忙碌的惭愧,对比与文光这样的出家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显得更加谦逊。最后,"重见白云人"中的"白云人"常用来指代僧侣,诗人再次强调与文光重逢,感叹自己在世俗中重逢这位如白云般超脱尘世的朋友,流露出对僧人的敬仰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与僧人的交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世俗与出世、功名与禅心的矛盾与思考。
六丁开两壁,不知始何年。
中间一崆峒,可为几客延。
我来拂石坐,倾耳听潺湲。
古榕蔽天罅,一瀑穿峡悬。
四时宿雨露,亭午饮虹烟。
神公忽震怒,想将潜蛟鞭。
至今空山惊,莽草连飞泉。
宜调松琴操,更闻铁笛传。
山僧避侬赋,饮溜枕苔眠。
兴怀内讧日,鼎鼎百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