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浮云隔几重,三山五岳漫相逢。
朅来未得从黄石,老至先思伴赤松。
哲士有怀多述酒,学人无事自明农。
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龛小座供。
白日浮云隔几重,三山五岳漫相逢。
朅来未得从黄石,老至先思伴赤松。
哲士有怀多述酒,学人无事自明农。
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龛小座供。
此诗由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题为《张隐君元明于园中寘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徵诗纪之》(其一)。诗中描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的批判。
首联“白日浮云隔几重,三山五岳漫相逢”,以白日与浮云的对比,象征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三山五岳的漫游则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颔联“朅来未得从黄石,老至先思伴赤松”中,“朅来”表示遗憾,“黄石”和“赤松”分别指黄石公和赤松子,是古代著名的隐士,此处表达了诗人未能追随隐士生活,但内心渴望与他们相伴的愿望。
颈联“哲士有怀多述酒,学人无事自明农”,通过“哲士”和“学人”的形象,展现了对智慧与实践的双重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身份和追求。尾联“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龛小座供”,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认为人们难以理解隐逸生活的价值,因此特意建造了仙隐祠这样的小石龛,以此供奉和纪念隐士精神。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人文关怀。
天地怒气散,凯风若颠喜。
吹彼枳棘墟,不入邃屋里。
北风何其凉,雨雪雱不止。
卒岁无衣裘,穴处犹冻死。
六月如蒸炊,执扇犹秉燬。
芃芃黍苗花,吹落不结子。
老农悲不穫,飞鸟喜自恣。
虽难答天恩,愿天投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