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十三虞卿在希颜上人房纳凉余时在村舍归和诸公韵》
《杨十三虞卿在希颜上人房纳凉余时在村舍归和诸公韵》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土渴山焦独在阿,考槃孰与世相过。

皇皇夫子犹伤凤,碌碌苍生尚执柯。

头白已惊为学晚,日长赢得读书多。

北禅释子应相笑,树瘿多年变木鹅。

(0)
翻译
孤独的我身处干涸之地,山也显得焦枯,与世间往来何人共度?
忙碌的先生还忧虑凤凰的陨落,平凡百姓仍执着于生活琐事。
感叹自己白发早生,才觉学问之路已晚,漫长的日子只能多读书以求慰藉。
北方禅寺的僧人或许会笑我,多年的树瘤如今已成木雕之鹅。
注释
土:土地。
渴:干涸。
山:山峰。
焦:焦枯。
独:独自。
在:处于。
阿:这里,指代诗人自身。
考槃: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自得其乐。
孰:谁,什么人。
过:交往,往来。
皇皇:形容心神不定或忧虑重重。
夫子: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凤:象征贤良或高贵的人。
碌碌:平凡无奇,庸碌。
苍生:百姓,普通人。
执柯:持斧砍柴,比喻世俗生活。
头白:头发花白,指年老。
为学晚:意识到学习太迟。
日长:日子漫长。
赢得:获得,得到。
北禅释子:北方禅寺的僧人。
应:可能,推测。
相笑:嘲笑,戏谑。
树瘿:树木上的瘤状物。
变木鹅:比喻木头上的瘤子形状像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枯燥的景象,天气干旱,山河都显得焦黄。诗人通过“土渴山焦”四字,生动地表达了自然界的乾涸和人们对水源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慨万分,觉得世事无常,连凤凰这样神圣的鸟类都受到了伤害,而普通的生命“碌碌苍生”还在为生存而挣扎。

接下来,“头白已惊为学晚,日长赢得读书多”显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修养的深刻体会。诗人自嘲头发已经斑白,但仍旧惊叹于自己学问浅薄,因此更加勤奋地投入到阅读之中。

最后,“北禅释子应相笑,树瘿多年变木鹅”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诗人通过对比北方禅宗高僧与世俗间的不同,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豁达和自在。同时,“树瘿多年变木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力量,即便是树上的疣子也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生变化,最终长成形状古怪的“木鹅”,暗示了生命力的顽强与自然界的奇妙。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感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豁然开朗的心态。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怀悟书

秋雁欲离群,怀人几夜分。

吟当半窗月,坐断两山云。

幡影无心动,钟声出定闻。

林间谋隐者,修洁莫如君。

(0)

次韵抱拙即事

一啸立东皋,轻寒侵二毛。

晓光浮野草,春色染夭桃。

有水池添满,无云山更高。

清源何日约,扫石共歌骚。

(0)

可山席上

炉亭镇上坐书痴,不似山居得自怡。

倾竹叶杯延旧友,倚梅花树看新诗。

嚼来此味清于水,语对乡情甘似饴。

外此不须谈近事,相逢一笑且舒眉。

(0)

游天竺灵隐三绝·其二

呼猿才了复临流,洗出胸中一派秋。

泉石世间真富贵,几生修得到巢由。

(0)

灵棋卜

苦乐迎春咏四愁,诏书未暇蔽要囚。

已知行止关天命,暂卜穷通听鬼谋。

栘监窖幽餐鼠草,奉春械系易羊裘。

何时放我南归便,抱瓮躬耕死即休。

(0)

山顶花

万片随风正可嗟,残枝带雨认梨花。

胭脂洗尽馀香雪,翠幄光生散绮霞。

品类海棠无杰句,方言山顶更雄誇。

题诗载酒同清赏,月上梢头始到家。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