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复熏衣事早朝,杖藜时赴野人招。
谋身不善交韩吕,度世犹堪访贺乔。
杖有百钱寻酒盏,家无一物止诗瓢。
君看莘渭三王佐,何似夷齐万世标。
那复熏衣事早朝,杖藜时赴野人招。
谋身不善交韩吕,度世犹堪访贺乔。
杖有百钱寻酒盏,家无一物止诗瓢。
君看莘渭三王佐,何似夷齐万世标。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创作的《六和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圣君贤相的怀念,以及对于个人命运与世事的无奈感慨。
"那复熏衣事早朝,杖藜时赴野人招。"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清晨起身,准备出门的情景。熏衣是指用熏香熏制衣服以示尊贵或洁净,而“杖藜”则是一种拐杖的装饰,用来表示身份。这里表现了诗人早晨要去拜访某位长者或有地位的人物。
"谋身不善交韩吕,度世犹堪访贺乔。"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世能力不足的自我批评,以及对古代贤士韩愈、吕蒙正等人的敬仰之情。"度世"指的是在世间立足,"犹堪"则表示还能够做到的事。
"杖有百钱寻酒盏,家无一物止诗瓢。"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生活的贫困,以及他唯一的伴侣是诗词。他虽然手持拐杖上绑着价值百钱的酒器,但家中却是一无所有,只有用来倒酒的瓢。
"君看莘渭三王佐,何似夷齐万世标。" 最后两句是对听者提出的问题,询问古代辅佐三王(夏、商、周)的贤臣与后来的夷齐(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相比,又如何能成为万世楷模。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表现了他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矛盾的深刻感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圣贤一样留下不朽名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