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静逸二首·其一》
《静逸二首·其一》全文
明 / 石宝   形式: 古风

至乐本无声,简言始遗味。

至治本无为,用察乃兴伪。

饮水终自乐,抱独仰何愧。

强置方丈筵,欲畅顾多累。

欢谑志已驰,将送礼复赘。

安得同心人,忘言日相对。

(0)
鉴赏

这首诗《静逸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至乐、至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世俗生活中的困惑与追求。

首句“至乐本无声,简言始遗味”,诗人以“至乐”开篇,指出真正的快乐并非来源于外在的声音或物质享受,而是通过简洁的话语和内心的感受才能品味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层面快乐的重视,而非物质世界的短暂满足。

接着,“至治本无为,用察乃兴伪”一句,进一步阐述了治理国家或社会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无为而治,即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繁复,而是通过观察和顺应自然规律来达到和谐稳定。这里的“伪”可能指的是人为制造的复杂规则或形式,与自然之道相违背。

“饮水终自乐,抱独仰何愧”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即使是最简单的饮水也能带来内心的满足,而坚守独立的品格,仰望天空,也无需感到羞愧。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强置方丈筵,欲畅顾多累”描述了在世俗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享乐和满足,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去筹备豪华宴席,但这样的行为往往伴随着更多的压力和束缚。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向往。

“欢谑志已驰,将送礼复赘”则指出,在欢聚时的嬉笑玩闹很快就会过去,而送礼的繁琐仪式却成为了负担,凸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中形式主义的反感。

最后,“安得同心人,忘言日相对”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在没有言语交流的情况下,共享宁静和平和的心境。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默契和理解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至乐、至治的探讨,以及对世俗生活中的矛盾与困惑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简单生活以及真挚友谊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石宝
朝代:明

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
猜你喜欢

谢王拾遗见访兼寄篇什

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

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

(0)

梓栗杖送人

禅家何物赠分襟,只有天台杖一寻。

拄去客归青洛远,采来僧入白云深。

游山曾把探龙穴,出世期将指佛心。

此日江边赠君后,却携筇杖向东林。

(0)

寄钱塘罗给事

愤愤呕谗书,无人诵子虚。

伤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

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

秋涛看足否,罗刹石边居。

(0)

送乾康禅师入山过夏

由来喧滑境,难驻寂寥踪。

逼夏摇孤锡,离城入乱峰。

云门应近寺,石路或穿松。

知在栖禅外,题诗寄北宗。

(0)

送人游玉泉寺

西峰大雪开,万叠向空堆。

客贵犹寻去,僧高肯不来。

潭澄猿觑月,窦冷鹿眠苔。

公子将才子,联题兴未回。

(0)

城中示友人

久与寒灰合,人中亦觉闲。

重城不锁梦,每夜自归山。

雨破冥鸿出,桐枯井月还。

唯君道心在,来往寂寥间。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