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王拾遗见访兼寄篇什》
《谢王拾遗见访兼寄篇什》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

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èwángshíjiàn访fǎngjiānpiānshén
táng /

zhúānchánchùshēngyìnhuī
jīngniánshíguòzuójiànchénlái

kuìhuángméicéngchóubáixuěcái
yīnlìngshíniǎozhòngdiézàicāngtái

翻译
在竹林中静坐修行之地,一生如同禅定中的一抹灰烬。
历经多年化缘度日,昨天有忠直的大臣到访。
惭愧地以黄梅佛偈,回报那如白雪般高洁的才华。
因此让人重新认识了鸟的足迹,它们重叠在青苔之上。
注释
竹里:竹林之中。
安禅:静坐修行,禅定。
生涯:一生,生涯。
一印灰:比喻生命短暂,如同禅定中烧尽的一点香灰。
经年:历经多年。
乞食:化缘,指和尚向人求取食物以维持生活。
谏臣:忠诚且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
愧把:惭愧地拿出。
黄梅偈:黄梅指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其传授的佛法偈语,这里泛指深奥的佛理。
白雪才:比喻高洁而卓越的才华。
因令:因此使得。
识鸟迹:认识、领悟自然界的微妙迹象,此处鸟迹也隐含文字、学问之意。
重叠:层层累积。
苍苔:青苔,湿润环境中的绿色苔藓,此处象征着古老与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于往日交往的回忆和反思。开篇“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两句,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得以安顿的境界。竹林之中,一片静谧,时间仿佛凝固成灰,显现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两句,则透露出诗人隐居生活的艰辛和他与外界交流的稀少。长久以来,他可能依赖于乞食以维持生计,而昨日那位谏臣的到来,则打破了这份宁静,带来了来自世俗的信息或是牵绊。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文采飞扬、与人酬酢的生活感到些许懊悔。他提及“黄梅偈”,可能指的是他过去创作的某种形式或内容的诗歌;而“白雪才”则是对当时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雅号,表明在过去,自己曾与这位才子有过交流和酬唱。

最后,“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他通过观察鸟儿的足迹,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这些自然之物反复出现在苍苔之上,形成了一种永恒的轮回。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更深层次地探讨了隐逸与世俗、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生命等主题。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张贞白有离世之志作四别诗示余余反其意作四留诗以尼之·其四代眷属留

诸门可入是清凉,有酒何须强散场。

丈室已空华鬘影,蒜根难损麝脐香。

天亲无著元相友,灵照庞公各坐忘。

莫视怨亲成一槩,西归只履太踉跄。

(0)

送张介兹会试二首·其一

公超辞下邑,平子入西京。

赋就人争写,经传市辄成。

花浓春走马,风急夜论兵。

目送云霄去,穷交意气生。

(0)

登石湖诸山

春水浑无际,吴天总欲浮。

花疏时近眼,柳弱不依洲。

醒酒山风急,看碑野寺幽。

提携佳侣在,吾岂负双眸。

(0)

续丽人行次坡公韵题美人照水图

金塘滟潋秋波长,红兰叶叶裙带香。

美人照水如照镜,自见清眸自断肠。

画师何处传深意,一点靥黄新破睡。

矫如天际下飞鸾,水面落花羞靡靡。

他时日映桑枝寒,东方千骑停金鞍。

在地愿为池沼水,只与蛾眉对面看。

相看脉脉情无底,相对终成路傍子。

君不见渐台水深鹊驾齐,浮槎无路空悲啼。

(0)

陈烈妇诗九首·其四

共姬方待火,公孙强委禽。

篡取归其家,昏夜相陵临。

抗愤呼昊天,天高郁沈沈。

如葵终卫足,匪石岂转心。

欲揕雠人胸,而奈力不任。

(0)

和岁暮和张常侍

朔风鸣枯桑,寒冰合井泉。

万物皆知时,夫我独何言。

翳翳掩兰室,心思悁已繁。

故人一来斯,音旨良未愆。

问讯我无恙,单车度千山。

笑指青镜中,携此白发还。

暮景来飞腾,儒墨两徽缠。

坐忘先师训,无闻送华年。

逝水昧还期,菁华知暗迁。

一觞且尽醉,醉醒两茫然。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