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风雨夕,千载孙吴书。
老病虽惫甚,壮气颇有馀。
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
岂惟鏖皋兰,直欲封狼居。
万乘久巡狩,两京尽邱墟。
此责在臣子,忧愧何时摅。
南郑筑坛场,隆中顾草庐。
邂逅未可知,旄头方扫除。
八月风雨夕,千载孙吴书。
老病虽惫甚,壮气颇有馀。
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
岂惟鏖皋兰,直欲封狼居。
万乘久巡狩,两京尽邱墟。
此责在臣子,忧愧何时摅。
南郑筑坛场,隆中顾草庐。
邂逅未可知,旄头方扫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夜读兵书》,表达了作者在风雨之夜研读古代兵法时的内心感受和壮志豪情。首句“八月风雨夕”描绘了秋夜风雨交加的场景,诗人独自在这样的夜晚研读孙吴兵法,显示出其专注与坚韧。第二句“千载孙吴书”强调兵法的深远影响和历史价值。
接着,诗人通过“老病虽惫甚,壮气颇有馀”表达自己虽然年事已高、身体衰弱,但内心仍怀有强烈的报国之志和战斗精神。“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决心,表示如果国家需要,他愿意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接受重任。
“岂惟鏖皋兰,直欲封狼居”两句,诗人想象自己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仅要在皋兰之地奋勇杀敌,更希望能够收复失地,威慑敌胆。“万乘久巡狩,两京尽邱墟”则反映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指出皇帝长期在外征战,而京都已成为废墟,流露出深深的忧国之情。
最后,“此责在臣子,忧愧何时摅”诗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恢复国家的责任,心中充满忧虑和愧疚,期待有机会施展抱负。“南郑筑坛场,隆中顾草庐”暗指自己像诸葛亮那样,期待有朝一日能像刘备那样得到重用。“邂逅未可知,旄头方扫除”表达了对未来机遇的期待,暗示着只要时机成熟,他将积极行动,扫除眼前的困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风雨夜读兵书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虽老而志不衰,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