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常侍相访》
《张常侍相访》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西亭晚寂寞,莺散柳阴繁。

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

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

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尊。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chángshìxiāng访fǎng
táng / bái

西tíngwǎnyīngsànliǔyīnfán

shuǐliánjuànfēngchuángfān

wénchēlái访fǎngpénghāomén

kuàngshìzhāngchángshìānkāizūn

注释
西亭:位于西边的亭子,常常用于休憩或观赏风景。
晚寂寞:傍晚时的孤独与寂寥。
莺散:黄莺鸟儿纷纷飞离。
柳阴繁:柳树的阴影浓密,形容夏日的阴凉景象。
水户:指靠近水源的门户。
帘不卷:窗帘没有被卷起,表示无人活动。
风床席自翻:床席因风吹而自行翻动,描绘出环境的空寂。
车马客:古代乘坐车马的宾客,通常指有身份的人。
蓬蒿门:形容门户简陋,长满蓬蒿,暗示主人家境朴素。
张常侍:人名,指张姓的常侍官,身份尊贵。
安得不开尊:怎能不打开酒樽呢?表示对尊贵客人的热情款待。
翻译
傍晚时分在西亭子里,我感到孤独寂寞,黄莺都散去了,柳树下满是浓密的绿荫。
水边的门帘没有卷起,风动的床上凉席自己翻转着。
忽然间听到有车马客来访,他们来到这长满蓬蒿的小门前。
何况来者是张常侍这样的贵宾,怎能不打开酒樽以示欢迎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寂寞的西亭晚景。"莺散柳阴繁"中的"莺"指的是黄莺,春天时它会在树间飞鸣,这里用来形容环境的宁静和生机勃勃。"水户帘不卷"则是说窗户前的遮阳帘没有卷起,可能是在强调室内外的分界。"风床席自翻"给人一种自然而然、无需人为安排的感觉。

诗人的生活似乎很是安逸,但这种平静突然被"忽闻车马客"打破,这些声音预示着有客人到来。客人并非寻常之辈,而是"张常侍",一个地位显赫的人物,因此诗人感到"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尊",必须以礼相待。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情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突然来访的重要宾客所表现出的敬意和准备接待的心情。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晚望

叠嶂何时出,荒城落日低。

音书云去北,烽燧客愁西。

鹰隼乘秋击,狐狸倚莫啼。

吟诗且排闷,佳句敢攀跻。

(0)

题雪浦人归图

乱目宝花雨,过眉斑竹筇。

拿音迎画鹢,喜态动乌龙。

水镜千江月,风琴万壑松。

遥知永今夕,情话得从容。

(0)

和郭仲荣郡城秋望

城高野阔思何穷,人在西风一笛中。

楼影不摇溪水净,舂声相答暮山空。

海天引望能供碧,霜树禁秋更倚红。

回首客魂招不得,莼鲈归兴满江东。

(0)

刘仲规挽辞

富贵康强九十春,公归无憾我伤神。

人间秀气还嵩岱,梦里行年属已辰。

名姓空留耆旧传,衣冠不见老成人。

凄凉通德门前路,无复青蒲裹画轮。

(0)

自鄜州归至新市镇时方渡险喜见桑野

訚山自天降为田,洛水自瀑舒为渊。

山川险尽鞍马稳,昔居?槔今乘船。

三年官业无毫发,万里装囊更萧瑟。

归来何以谢乡闾,细说艰难为土物。

(0)

十月十五日夜作连珠诗四首·其二

天如寒鉴月如冰,僵卧家僮唤不应。

却忆少年游太学,萧然独对短檠灯。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