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者日已疏,来者日已亲。
且勿疏去者,曾是多亲人。
寒暑互转圜,生死同昏昕。
巍巍北邙山,垒垒多丘坟。
狐兔穴苍窆,蒿莱翳佳城。
金贝悉羽化,吊祭空腥荤。
岂无一杯酒,相与娱青春。
去者日已疏,来者日已亲。
且勿疏去者,曾是多亲人。
寒暑互转圜,生死同昏昕。
巍巍北邙山,垒垒多丘坟。
狐兔穴苍窆,蒿莱翳佳城。
金贝悉羽化,吊祭空腥荤。
岂无一杯酒,相与娱青春。
这首元代朱晞颜的《拟古十九首(其十四)》描绘了时光流转中人情的变迁。诗人以去者和来者象征着流逝的时间和新旧更替,强调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亡者的哀思。"去者日已疏,来者日已亲"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日渐疏远和新朋友的亲近感。接着,诗人通过"寒暑互转圜,生死同昏昕"暗示了生命的轮回和生死的无常。
"巍巍北邙山,垒垒多丘坟"描绘了墓地的景象,暗示了死亡的普遍性。"狐兔穴苍窆,蒿莱翳佳城"进一步渲染了荒凉与衰败,狐狸和兔子在荒冢间出没,佳城(美好的陵墓)被杂草掩盖,象征着昔日繁华的消逝。
"金贝悉羽化,吊祭空腥荤"中的"金贝"可能指金银财宝,"羽化"则指随葬品的腐朽,"吊祭空腥荤"表达了对亡者祭祀的徒劳感,因为物质的祭品已经失去了意义。
最后,诗人以"岂无一杯酒,相与娱青春"收尾,表达了对青春和欢乐的向往,即使面对死亡,也希望借酒暂时忘却悲伤,寻求片刻的欢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谁知闲退迹,门径入寒汀。
静倚云僧杖,孤看野烧星。
墨沾吟石黑,苔染钓船青。
相对唯溪寺,初宵闻念经。
故国今何在,扁舟竟不归。
云移山漠漠,江阔树依依。
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
此时兼送客,凭槛欲沾衣。
莲府公卿拜后尘,手持优诏挂朱轮。
从军暮下三千客,闻礼庭中七十人。
锦帐丽词推北巷,画堂清乐掩南邻。
岂同王谢山阴会,空叙流杯醉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