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府公卿拜后尘,手持优诏挂朱轮。
从军暮下三千客,闻礼庭中七十人。
锦帐丽词推北巷,画堂清乐掩南邻。
岂同王谢山阴会,空叙流杯醉暮春。
莲府公卿拜后尘,手持优诏挂朱轮。
从军暮下三千客,闻礼庭中七十人。
锦帐丽词推北巷,画堂清乐掩南邻。
岂同王谢山阴会,空叙流杯醉暮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对细节的精彩描写,展现了当时官员之间交往的奢华与热烈。莲府公卿拜后尘,表明宴会在一位高官的府邸中举行,而这位高官刚接到皇帝赐予的诏书,手持着优诏并以朱红色的车轮作为标志,这显示了宴会的隆重和官方色彩。"从军暮下三千客"则说明参与宴会的人数众多,如同出征的队伍一般,从晚上到达,气势非凡。
"闻礼庭中七十人"可能是在强调这些宾客都是经过严格选择的,或许是指在礼节方面特别精通的人物。接着的"锦帐丽词推北巷,画堂清乐掩南邻"则形象地描绘了宴会场所的奢华与和谐之美,帐幕是用锦缎装饰,诗词在北边的小巷中回响,而音乐在精致的厅堂里流淌,甚至影响到了南邻。
最后两句"岂同王谢山阴会,空叙流杯醉暮春"通过提及历史上的著名宴会——王谢之间在山阴举行的盛大聚会,将这次宴会与古代豪门贵族的交际相比较,表明这场宴会同样是高端社会圈内的一次盛事。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于对过往的无限追忆,而是在强调当下美好时光的享受,通过不断举杯畅饮,在暮春时分尽情地释放快乐。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唐代官场文化的一面,以及文学家们在庆祝同僚升迁的场合中所表现出的热情和才华。
镜寒香歇江城路,今度见春全懒。
断云过雨,花前歌扇,梅边酒盏。
离思相欺,万丝萦绕,一襟销黯。
但年光暗换,人生易感,西归水、南飞雁。
也拟与愁排遣。
奈江山、遮拦不断。
娇讹梦语,湿荧啼袖,迷心醉眼。
绣毂华茵,锦屏罗荐,何时拘管。
但良宵空有,亭亭霜月,作相思伴。
笑花神较懒,似忘却、趁清明。
更油幄晴慳,蒻庵寒浅,湿重红云。
东君似怜花透,环碧需、遮住怕渠惊。
惆怅犊车人远,绿杨深闭重城。
香名。
谁误娉婷。
曾注谱、上金屏。
问洛中亭馆,竹西鼓吹,人醉花醒。
且莫煎酥涴却,一枝枝、封蜡付铜瓶。
三十六宫春在,人间雨无情。
燕窠香湿,误天涯芳信。
社近阴晴未前定。
听莺簧宛转,似羽疑宫,歌未断,落落旧愁都醒。
疏狂追少日,杜曲樊楼,拼把黄金买春恨。
回首武陵溪,花待郎归,洞云深、未知春尽。
问杨柳梢头几分青,消不得,朝来雨寒一阵。
千亩君封,新移就、美泉天禄。
形制古,椰樽嫌窄,瓠壶嫌俗。
爱酒步兵缘业重,平生所愿何时足。
再来生、竟堕此林中,充其腹。
秋入洞,鉴金筑。
春出户,跳珠玉。
想宜城九酝,叶光凝绿。
驴背夕阳同倒载,醉乡只在篔筜谷。
问东坡、何独饮松醪,还思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