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途较阮公穷。何物抵愁浓。
香来略似垂丝柳,更拖烟、杏雨濛濛。
麾去不遥,唤来便至,防煞更无踪。
春冰化水已溶溶。幽郁好教通。
延欢送恨浑无计,若寒夕、遮断帘栊。
那似柳绵,一当春晚,吹尽任东风。
生平途较阮公穷。何物抵愁浓。
香来略似垂丝柳,更拖烟、杏雨濛濛。
麾去不遥,唤来便至,防煞更无踪。
春冰化水已溶溶。幽郁好教通。
延欢送恨浑无计,若寒夕、遮断帘栊。
那似柳绵,一当春晚,吹尽任东风。
这首清代王士禄的《一丛花·用张子野韵》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与情感流转的小令。词人以阮籍的困顿生活为比照,表达了自己的贫寒处境和深沉愁绪。"生平途较阮公穷",开篇即以阮籍的贫困生活自况,暗示了词人的生活艰辛。
"何物抵愁浓"一句,直接点出词人心头的愁苦难以排遣,暗示了愁绪之深重。接下来通过"香来略似垂丝柳,更拖烟、杏雨濛濛"的描绘,将愁绪比喻为随风飘散的柳絮,烟雨蒙蒙,形象地表现出愁绪的缠绵悱恻,难以捉摸。
"麾去不遥,唤来便至,防煞更无踪",进一步强调愁绪的无处不在,无法逃避。词人试图驱散愁绪,却发现它如影随形,难以消除。
进入下片,词人感叹春天冰雪融化,象征着生机勃发,然而内心的忧郁却依然无法消解。"春冰化水已溶溶",表面上是写自然景象,实则寓言人生的无奈与苦涩。"延欢送恨浑无计",表达了词人无法排遣欢乐与悲伤的困境。
最后三句,词人以柳絮作比,感叹自己的愁绪如同春天的柳絮,一旦春风起,便被吹散无踪,任凭东风肆虐,无法挽留。这既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是对命运无奈的接受。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借物抒怀,展现了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又一番、泸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
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
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
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
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
□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
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
霜林剪生绡,烟树织晴绮。
万宝新告成,百工亦休止。
嘉辰属南山,胜事如栗里。
谬为陶长官,宁惜此中醉。
良朋况知心,健会不论齿。
鸱夷自挈携,猩笔漫游戏。
清欢别有趣,真乐本无味。
菊花之隐逸,亦欲妃君子。
独于萧艾中,保此生色睟。
凉飔忽吹衣,白露皓如洗。
兑随数至剥,剥落从此始。
拟将九九节,便作阳月纪。
一百年前老辩才,复褰绦带下山来。
松杉溜雨惊龙起,篁竹生风唤鹤回。
戒行净通林水观,语言香落宝花台。
更看坡颍留诗处,月堕山空眼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