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司马道士游天台》
《送司马道士游天台》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羽客笙歌此地违,离筵数处白云飞。

蓬莱阙下长相忆,桐柏山头去不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dàoshìyóutiāntái
táng / sòngzhīwèn

shēngwéiyánshùchùbáiyúnfēi

péngláiquēxiàchángxiāngtóngbǎishāntóuguī

注释
羽客:仙人,指修行得道的人。
笙歌:吹笙和歌唱,泛指音乐歌舞。
违:离开。
离筵:离别的宴会。
白云飞:形容景象凄清或心情惆怅。
蓬莱阙: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比喻仙境或帝王的居所。
长相忆:长久地思念。
桐柏山: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可能借指修道成仙之处。
去不归:离开后不再回来。
翻译
仙人吹笙唱歌已远离此地,多处离别的宴席上云朵飘飞。
在蓬莱宫阙下我常常回忆,桐柏山顶上他们一去不回。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即将踏上前往天台山的旅程,而诗人则留恋于蓬莱阙下与桐柏山头之间的情感纽带。诗中的“羽客”指的是那位身着羽衣,手持笙筲,行走在云端的道士形象,“此地违”表现了诗人对道士离去的不舍。“离筵数处白云飞”则描绘了一片片白云如同道士离去的踪迹,在空中飘散。这两句表达了对即将远行友人的依依不舍。

“蓬莱阙下长相忆”中的蓬莱阙,是传说中八仙过海时所乗之物,后来成为道教修炼成仙的理想之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那片神秘而美好的地方的深深留恋和向往。

最后,“桐柏山头去不归”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某种精神寄托或情感依赖的执着,桐柏山头成为了诗人内心世界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代表了一种坚守和不愿舍弃的情愫。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离别与留恋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割舍的心境。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曰溪以董君慈孝而得名县又以是名则是湖宜亦以慈名作诗曰·其三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

只今山色连深翠,孔子明言是孝慈。

(0)

南天竺花

花发朱明雨后天,结成红颗更轻圆。

人间热恼谁医得,正要清香净业缘。

(0)

郎官岩

碧玉莫遮千嶂石,黄金难买一溪云。

歌钟沸地徒誇盛,争似松风竟夕闻。

(0)

惜花

舍南舍北飞花急,故故随风拂画屏。

落日梦回伤别离,少年心在惜娉婷。

醉骑宛马穿金谷,笑听吴娃唱后庭。

转首繁华不可见,黄鹂空解语丁宁。

(0)

商妇吟

妾本良家子,嫁作商人妇。

荡子去不归,幽闺长独守。

平生松柏心,岁晚柯叶茂。

飘絮乱因风,肯若道傍柳。

朝来寻侄娣,典衣换春酒。

邮签访水程,去问夫健否。

白面谁家郎,下马清溪口。

却立不肯前,邀妾相先后。

宁知天壤间,贵贱从其偶。

妾身虽同涂,妾心终不负。

(0)

宿前岗铺

老去心犹壮,天边岁欲除。

喜行新过路,如读未看书。

溪水萦回净,人家远近居。

梅花正愁绝,薄暮雨疏疏。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