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阙韶光遍,龙池草色匀。
烟波全让绿,堤柳不争新。
翻叶迎红日,飘香借白蘋。
幽姿偏占暮,芳意欲留春。
已胜生金埒,长思藉玉轮。
翠华如见幸,正好及兹辰。
凤阙韶光遍,龙池草色匀。
烟波全让绿,堤柳不争新。
翻叶迎红日,飘香借白蘋。
幽姿偏占暮,芳意欲留春。
已胜生金埒,长思藉玉轮。
翠华如见幸,正好及兹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深情寄托。
“凤阙韶光遍”一句,运用了富有文化符号的地理名称“凤阙”,指代帝都长安,将阳春三月的温暖阳光铺洒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接下来的“龙池草色匀”,则是对春天万物复苏景象的描绘,龙池之水映照着满池的新绿。
诗人接着写道:“烟波全让绿,堤柳不争新。”这里的“烟波”指的是微波荡漾的湖面或江面,而“全让绿”则是说春天的景色完全交给了绿意。"堤柳不争新"表达了自然界中生长竞争的和谐,堤旁的柳树也不与其他植物争夺新的生机。
以下几句,“翻叶迎红日,飘香借白蘋。”诗人通过对春光照耀下的叶片与花香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界在春天的欢愉和活力。"幽姿偏占暮,芳意欲留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独钟,以及希望把这份美丽永远留住。
接下来的几句,“已胜生金埒,长思藉玉轮。”这里的“已胜”可能指的是春天的景色已经超过了一切的装饰,"藉玉轮"则是古代皇帝乘舆所用玉制车轮的意象,用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深长思念。
最后,“翠华如见幸,正好及兹辰。”诗人通过“翠华”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再次强调了春天美好的时机,以及这种美好与个人幸运之间的联系,"正好及兹辰"则是说现在就是享受这份美好的最佳时刻。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表达,也透露出了一种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感激。